将日照钢铁资本化是杜双华在公权面前所设立的一个路障,这一做法能否将公权推进合法边界之内尚不得知。 文|本刊记者 贺大卓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民营企业家应该用何种手段捍卫自己对企业的合法拥有?虽然这一权利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已经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 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一事,将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推上维权之路,在公权面前,做着一场前途未卜的博弈。 开源控股(1215.HK)5月19日晚间公告称,特别股东大会已经正式表决通过“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份”的决议,涉及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30%、30%和25%的股权。该交易已于5月29日完成。 在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一事刚刚出台之际,杜双华起先一直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山东钢铁重组。 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钢铁寒流,使日照钢铁在当年9月亏损4亿元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原料高价位、高库存、钢铁产品价格低迷、销售疲软的恶劣局面,这迫使杜双华妥协。不过,杜双华还是埋下了伏笔。

2008年11月12日,杜双华吃进开源控股有限公司4.4亿股,其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杜双华再次增持2.6亿股,成为开源控股第一大股东。 对于杜双华的入主,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说:“杜双华此举无疑为其产业发展布局增添了一个新的方向,显示出杜先生个人的经济实力及在进军热能供应产业的眼光和决心。” 在此之前,杜双华在资本市场上从无运作经历。在日照钢铁即将被重组的风口浪尖入主开源控股,直至开源控股收购日照钢铁股份的消息传出之际,人们才发现,杜双华并没有如胡翼时所说,开始转型热能供应。间才做到的。 杜双华私人拥有的日照钢铁公司如果被山东钢铁集团收编,则这家民营企企业将彻底变身为一个国有控股企业——这与山东省钢铁行业的大环境相符。 外界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一是杜双华套现了,就像朱新礼要把汇源果汁卖给可口可乐一样;二是杜双华被掠夺了,就像钢铁领域中常州铁本公司和宁波建龙公司一样,在强大的政府公权面前,民企的私权只能退避三舍。 结合形势现状,后一种可能,被普遍认同。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民营企业家,杜双华已经在国企四面包围的境地中干出了1000万吨的钢铁规模,时间是五年,而鞍钢武钢等大型国有钢企都是用了半个世纪以上的时仅此成就,杜双华并不会心甘情愿放弃日照钢铁。 无疑,将日照钢铁资本化是杜双华在公权面前所设立的一个路障,这一做法能否将公权推进合法边界之内尚不得知。 据媒体报道,重组一事是“由山东省政府主导推进,在省长办公会议上确定的。由政府出面协调,要求日钢配合山东省钢铁产业规划”。 也许收编一事并不可逆,但按照惯例,山东钢铁即便收编日照钢铁,可能不用出一分钱。 办法有二: 一、日照钢铁作价并入山钢集团,杜双华拿日钢换来山钢的股票。 二、山钢以增加对日照钢铁基地的投资换取日钢的股权。在国企收编民企这种惯用路径下,杜双华很有可能拿不到一分钱的现金。 不过,现在杜双华有了明码标价的机会,52亿港元——定价明细,就看山东省政府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