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要建立国有企业,是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政府干预经济的需要决定的,是由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决定的。
2008年,山西省政府晋政发(2008)23号文件明确规定,大力支持大型煤炭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中小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万吨/年,所属矿井至少有一个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山西省最大规模的一次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由此展开。
虽然并购资金来自自有资金,而没能从银行取得贷款,但在民营企业大土河公司的副总经理冯云旺看来,山西省此次强力推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利大于
弊,甚至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我们公司其实早就有兼并重组的打算,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动向,但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推不动,最缺的就是政策。如果政府不在政策上硬性推动,恐怕多少年也推不动(兼并重组)。”
《英才》:大家最近热议,国企通过行政命令收购了民营煤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季晓南:据山西省政府提供的材料,截止2009年底,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企业主体由原来的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体制。从办矿主体来看,真正属于国有企业的占20%,民营企业占30%,股份制企业占50%。
《英才》:按照实际的数字,似乎并不都是国有兼并民营?为什么会给人这种错觉?
季晓南:这次山西煤炭行业的重组整合之所以引起很大争论,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重组整合后国有经济的比重大大提高,控制力大大增强。据介绍,到2008年整合前,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中,民营煤炭企业的产能占全省产能的60%,而根据规划,整合后到2010年,国有大型煤炭集团控股经营的产量将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因此,有学者和民营企业家认定,山西煤炭行业重组整合的实质是煤矿国有化。
《英才》:你认为国家对煤炭的控制是否有必要?
季晓南:众所周知,能源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问题日显重要,而煤炭占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达7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在可替代能源没有普遍应用之前,煤炭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安全,显然,煤炭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家需要保持必要的控制力。
《英才》:你如何评价山西的煤炭重组整合?
季晓南: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看,大量小煤矿的存在和经营,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煤炭的同时,也确实带来煤炭乱开乱采、生态环境破坏、矿难事故不断等问题,而且几乎成为难以根治的痼疾,成为国人的一个心病。通过重组整合,山西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重组
整合后,山西全省煤矿事故起数同比下降了40%,死亡人数下降了32%。不容否认,山西煤炭通过重组整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抑制了无序竞争,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改善,其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英才》:对于山西国有大煤矿收购小煤矿,你认为通过行政性手段和市场性手段哪个更好?
季晓南:这次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所以会引起激烈争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如何看待政府在行业整合和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作用。持批评态度的观点认为,这次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采取的是非市场化的做法,属于政府主导的行政干预,使小煤矿主失去对煤炭资源的议价能力,民营煤矿主的私有产权受到普遍侵害。这一问题实际折射的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的发展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模式,就必须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去配置资源,同时,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弱点,也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财政、金融和法律等手段,也包括必要的行政措施。夸大行政措施在我国现阶段的作用并过度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忽略行政措施在我国现阶段的作用甚至不承认行政手段对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是脱离实际的。
钢铁业“弱并强”还是“强强联手”?
我国一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产业集中度又太低,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山钢并购日钢后,其营业收入将达1676.92亿元,位居中国钢铁行业第二名,仅次于宝钢。但这次并购却被业界看作是“小鱼吃大鱼”的怪戏。理由是从业绩上来看,2009年上半年,日照钢铁实现净利润约18亿元,而山钢旗下最主要的子公司济钢和莱钢同期共亏损12.85亿元。2009年下半年,山钢的盈利目标仅为5亿元。对于上述评价,一位中钢协人士的解释是,山钢是否应该重组日钢,并不能简单以经营业绩来判断。这是执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必然结果,重组目的在于加快日照精品钢基地的建设。
《英才》:对于此次钢铁业重组,有很深的产业背景,也有政府的指导参与,你认为钢铁重组不能依靠完全市场化手段操作吗?
季晓南:规模经济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和途径。从产业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少产业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部分产业的集中度不高,有学者将此评价为“大行业,小企业”。以钢铁行业为例,2009年底,全国钢铁企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8.5%,钢铁企业的粗钢生产量平均不足100万吨。
近年来,我国一些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产业集中度又太低,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秩序混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益下降等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英才》:但是有的人认为,即使为了尽快实现产业重组,也应该通过市场化,而不能“拉郎配”。
季晓南: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程度的加剧,为了尽快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政府主导的企业合并重组,这中间既有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合并重组,也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并重组。应该说,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企业合并重组,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不能全盘否定。
当然,如何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并购重组中,更好地运用和把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同时,在行业整合和企业重组中也要注意更好地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保护私有产权。
需要指出的是,各级国资委作为同级政府授权专门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全局出发对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加以组织、协调和管理,是其份内的事,不应把国资委主导的国有企业并购重组
与过去曾经出现过的一些政府部门的“拉郎配”混为一谈。
《英才》:对于山钢重组日钢最大的争议在于日钢效益要好于山钢,是以弱并强,似乎不符合市场规律。
季晓南:山东钢铁公司重组日照钢铁公司之所以引起争议,除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印钞厂”之称的日钢被一度亏损的山钢重组,这与人们过去经常见到的国有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被民营企业收购的做法完全不同,故而有“国进民退”的议论。
从山东省政府提供的材料看,看待山钢与日钢的重组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这次重组是在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重组整合尽快提高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一批钢铁企业是解决钢铁行业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这是山东钢铁行业进行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国家不批准钢铁新项目的情况下,山东要在日照建年产2000万吨的钢铁精品基地,必须对省内钢铁企业进行重组,山钢与日钢的重组,不仅解决了日钢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使山东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以腾出产能建设沿海精品钢基地成为可能。
三是日钢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具有区位优良、产品对路、机制灵活、综合利用等后发优势,但环保、土地等项目还有待获得到国家核准。
四方是山钢2009上半年亏损属于阶段性亏损,主要原因是消化高价协议矿石的结果,随着高价矿石供应合同的到期,2009年6-8月山钢已经实现利润21.55亿元。
客观分析,由于日照钢铁集团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经营机制灵活、综合利用较好、社会负担较轻等优势,加上产品更适应目前的钢铁需求,经济效益确实要好于山东钢铁。从山钢重组日钢也可以看出,对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与企业效益的关系,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
当前,“国进民退”的讨论还在继续之中,其中还涉及不少深层次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问题,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国进民退”涉及到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将会有新的认识,“国进民退”的问题将不再成为热门话题,最终将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季晓南:
季晓南,1983-1986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博士学位,2004年被聘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曾任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原国家经贸委政策法规司司长和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主任。2004年11月至今入职国资委监事会,任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