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时是逼上梁山一条路,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自主创新,不然就是死。”
“苟安于中国市场只能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走向竞争对手最主要的获利市场去,才能确保中国市场的相对平安。”......
如果用漫画的笔法来刻画山东企业家,他们的形象应该是一手拿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齐鲁文化的厚实从山东人丁建生的谈话中可见一斑。讲到激动处,丁建生会用力拍打桌面,并在《英才》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不断重复此动作。
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技术创始人、烟台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万华600309.SH)董事长,丁建生的情绪起伏跟烟台万华的成长历程一样,憋着一股劲。全球只有5家企业掌握了该产品的核心制造技术,而中国的MDI市场也一直被跨国公司所垄断。如果没有烟台万华,产品价格会一路“洛阳纸贵”。汽车、电冰箱、手提包及一些合成革制成的衣服等,里面都含有MDI。
在丁建生带领一帮人对洋设备“动手术”成功以后,烟台万华进入了其高速发展期。2000年,其销售收入3.45亿元,净利润5300万。到2008年末,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净利润15亿元。7年左右的时间,两者各有50%和60%的年增长。
金融危机打乱了烟台万华的奔跑速度。受下游产业需求量快速减少的影响,
烟台万华MDI的价格在2008年遭遇了“过山车”般的考验。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在国内的新项目获批,加上烟台万华自己产能的逐步释放,供过于求态势似乎已经明显,之前“得技术者得天下”的粗放型高速发展模式行不通了,烟台万华不得不加快抢滩全球市场的步伐。
从打破技术封锁到现在与国际巨头全球抢食,烟台万华经历过数次起死回生。金融危机提前将烟台万华“逼”上了国际大舞台。在丁建生看来,2010年以后的烟台万华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能不能挑战成功,将决定其是否能够再次获得重生。
抄“敌”老巢
丁建生认为,烟台万华必须有反制约能力才能确保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相对安全。
在欧洲市场撕开一个口子,是烟台万华向全球拓展销售及生产业务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烟台万华的实际控股股东万华实业从EuropeanCapital和Alcentra手中购买了匈牙利Bosodchem2亿欧元夹层贷款的约三分之二。
国内四家MDI生产企业中,内资仅烟台万华一家。国内MDI产量约114万吨,烟台万华就占到了50万吨,其他几家外企加起来有60多万吨。
“人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小,你占50%,人家占5%,一旦人家要跟你打价格战,人家损失一块,你就得损失十块。为了有相对比较优势,你的主盈利业务的安全性也得走向全球化,走向竞争对手最主要的获利市场去,这样你在他那里占3%,跟他的30%打,他也就损失十块,你损失一块,最后大伙只能是相对平衡。”丁建生认为,烟台万华必须有反制约能力才能确保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相对安全。
金融危机后,MDI的需求和供给都发生了变化。有分析统计,烟台万华的产能在2010年将达到80万吨。同时,随着上海拜尔35万吨/年装置开始试车,巴斯夫计划在重庆新建一期40万吨装置的努力,上海联恒24万吨装置释放,加上宁波万华二期批准的30万吨MDI项目,保守估计,2010年国内MDI产能至少超过130万吨,而2010年的MDI需求不超过110万吨。
国际巨头们加速在中国“攻城略地”,极有可能带来国内市场MDI的供过于求。“产能过不过剩,不能简单局限在中国市场。资源配置当中最主要的是市场资源的配置,中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丁建生看来,化工产业早已国际化,烟台万华的国际化因此也是“非走不可,不走不行”。
除了进入竞争对手的成熟市场,当前烟台万华的重要任务还包括抓紧培育新兴市场,“MDI要选个厂址不是那么容易的,它的一体化程度这么高,规模这么大,那么小的新兴国家,没有这种产业的基础,而这正是烟台万华应该去把握的机会。”目前,烟台万华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将近60个国家,丁建生把海外市场分为欧洲区、美国区(包括南北美洲)和新兴市场区,在这几个区域,烟台万华几乎是全面出击,“我们要求在新兴市场一定要成主流供应商,而在国际巨头传统的根据地里,则主要是牵制性地进入。”
不过,尽管走出去迫在眉睫,丁建生规划的国际化之路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他看来,烟台万华的国际化之路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先市场,后制造;第二步是自建渠道;第三步就是打自主品牌,不降价。“烟台万华的产品质量好,不必降价。如果价格太低,国外市场就容易动用反倾销手段将你永远赶出市场。”
打通产业链
“吃着碗里的,盯着盆里的,看着锅里的,酝酿着地里长的,这样你的企业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像拜耳、巴斯夫、亨兹曼这全球前三位化工企业都到中国建厂了,我们在中国市场也有面对面的竞争。但是,当你真正走出国门,走向全球,你在母国就必须有全球化的优势。”丁建生认为,走出去与国际巨头直接交手,练好内功是关键。
如今,烟台万华内部实施“三化一低”,即全球化、差异化、精细化和低成本。这是丁建生打造烟台万华战略新优势的杀手锏。
烟台万华总裁廖增太告诉《英才》记者,化工行业上游承接能源、原材料,下游承接轻工业以及直接民用消费,其景气周期基本上是与国民经济同向联动的。因此,经济危机之后,以全球化的思维来配置市场资源、原材料资源以及信息资源显得更加重要。
同时,为了降低成本,烟台万华还加快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步伐。2008年,为了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烟台万华及其全资子公司万华国际共同出资1亿多元,收购了宁波东港电化有限责任公司的部分股权。除此之外,随着2010年宁波基地二期工程的投产,宁波二期配套项目诸如硝酸、硝基苯、苯胺等上游原材料供应将陆续投入使用。
烟台万华同时还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开拓MDI在节能建材和生态粘合剂领域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烟台万华的下游公司都是集团公司发起成立的。“烟台万华的子公司中,基本上都是集团培育好,再交给上市公司的。”同时担任集团公司总裁的丁建生说,这也是为上市公司“保驾护航”。
打通产业链以后,原材料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时下游新产品的开发,也将增强烟台万华MDI产能的自我消化能力。但是,烟台万华的主要产品除了聚合MDI就是纯MDI,卖来卖去就这两种产品,过于大众化、单一化的风险让“差异化”发展产品的口号应运而生。
“我们通过双核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今ADI中式装置都开始推向市场了。同时,M D I平行产品、新工业园30万吨的FDI也将投入建设。吃着碗里的,盯着盆里的,看着锅里的,酝酿着地里长的,这样你的企业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丁建生说这是他做企业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