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调离中航工业 林左鸣 中航工业这一年(1)

 林左鸣调离中航工业 林左鸣 中航工业这一年(1)


  “你不要把两堆土豆,变成一麻袋土豆。”2008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正式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之际,有人以此警告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林左鸣也用这种“土豆理论”时刻提醒自己。

  日产C E O戈恩有句名言,“没有重组成功的企业,只有合作成功的企业。”至于合作,林左鸣最爱说一句话:“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

  2007年,时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林左鸣坐在空客原CEO路易·加洛瓦的办公室里,希望求购空客当时打算出售的6家公司,但最后未能得偿所愿。不仅如此,当时林左鸣想要收购奥地利的航空复合材料公司F A C C,也因为空客和波音的限制最终放弃(详情可见2008年《英才》第7期《林左鸣军工大整合》一文)。

  而现在,轮到那些全球著名的航空巨头的老总们来敲林左鸣的门了。比如:美国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空客首席运营官布利叶、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路易·谢纳沃、霍尼韦尔董事长高德威、美国普惠总裁大卫·汉斯、法国赛峰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特蒙、CFM国际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白士莱等重量级人物纷纷访华,造访中航工业总部,成为林左鸣的座上宾。同时,这些公司都与中航工业成立合资公司或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频度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应接不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迅速发生改变的背后,都来自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中国要制造自己的大飞机。据空客预测至2025年,中国所需飞机的数量和金额将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共需大型飞机2929架,价值3490亿美元。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航空产业的跨国大佬们当然不会因为爱惜身段而把自己绝于利益之外。

  同样,作为中国唯一具有全产业链能力的航空制造业公司,中航工业也要借此契机,实现质的提升,完成林左鸣提出的“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目标。一场以大飞机为天元的大棋局就此展开。

  新版图密集落子

  “如果不趁现在抢占战略制高点,中航工业未来就连‘打劫’的地方都没有。”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林左鸣出手很快,落子如闪电,因为在他看来时间不等人。

  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让人眼花缭乱。2009年12月3日,中航工业收购世界先进的复合材料部件制造商奥地利F A C C公司。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海外并购,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企业并购,还是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

  2009年11月16日,中航工业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中航工业与美国GE公司签署组建航空电子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仅一天之隔。

  9月23日,中航工业与法国赛峰集团签署《起落架、刹车系统、短舱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中航工业与Nexcelle签署《短舱合资企业备忘录》。Nexcelle则是MRAS(通用电气公司的下属公司)和赛峰集团Aircelle公司建立的一家短舱合资企业。

  8月12日,中航工业旗下的西飞国际(000768.SZ)与美国古德里奇公司在京签署合资协议,双方将按照各持50%股份的比例建立两个合资公司,分别从事民用飞机短舱和起落架专业化生产,其中短舱合资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化的商用飞机短舱生产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544.html

更多阅读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重庆散文》2013年第4期 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当林妹妹从天上掉下来的时候,我正坐在电影院里,耷拉着眼皮,不住地点头,点头。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更能吸引眼球的,当然是那部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要不,《战上海》、《地道战》之类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片亦可,一部

杨鸣泽,康泉蟾衣,卖胶囊一年能赚多少钱 蟾衣价格

杨鸣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好。让我们来看看这只鸿鹄一年赚了多少钱。“康平研究所的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平均每天有五百多人在服用康泉牌蟾衣胶囊。”请注意,各位,以上是我在杨鸣泽网站内《企业历程》中原文摘录的,各位感兴趣

声明:《林左鸣调离中航工业 林左鸣 中航工业这一年(1)》为网友页风雲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