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拉条时代终结 俄气时代的终结



  文|本刊记者 王高峰

  提到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俄罗斯、卡塔尔或伊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不知觉间,天然气头号大国的名头已经转移到了大洋的另一边——由于非常规天然气被大量开发,2009年,美国不仅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其储量也首次超过了俄罗斯。

  国际天然气领域头把交椅变迁的背后,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下称“俄气公司”)——这一全球最大天然气巨头的兴盛与挫折。

  两年前,这家掌握着全球天然气产量近20%、产值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10%,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的俄国天然气巨擘,还矢志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之一,但时过境迁,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个曾经富可敌国的巨无霸,却债台高筑,日渐垂暮。

  俄气公司是1993年在俄天然气工业部的基础上改建的,当时,“休克疗法”之后的俄罗斯经济濒临破产,俄气公司曾被看成是俄罗斯国家生计依赖的唯一“奶牛”,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一路飙升,这一公司赚取的大量财富成为推动俄罗斯经济回升无可争议的支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俄气公司在21世纪初期的俄罗斯创造了一个时代。

  然而,2008年之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上天然气需求量大幅下滑,价格更是一路狂跌,曾经风光无限的俄气公司一时间陷入了困境。更为糟糕的是,以页岩气为首的非常规天然气在美国的崛起,不仅直接威胁着俄气的市场空间,还可能改变未来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格局。那么,俄气时代会否就此而终结?

  风光不再

  尽管俄气公司2010年一季度的业绩有所改观,但48岁的俄气总裁阿列克谢·米勒仍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从陪同普京总理出访,到参加各种类型的谈判,从处理公司内部事务,到商谈跨境管道的建设,近段时间以来,他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力图挽回俄气公司的颓势。

  2008年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大幅衰退,这也导致国际天然气市场出现了需求和价格齐跌的局面,这样的状况直接威胁到了俄气公司的实际收益。去年,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市场——欧洲地区,天然气消费量骤减了440亿立方米,仅为5550亿立方米,这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大幅减少。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俄气公司的天然气出口量减少了11.4%,仅1400亿立方米,为近年来新低。

  事实上,在连续几年俄罗斯对欧洲“断气”之后,欧洲国家便开始寻求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目前,欧洲国家正试图从中东和里海地区进口更多的天然气,以应对俄罗斯对欧能源供应的变数。

  2009年,中东天然气大国卡塔尔和其他国家液化天然气产能获得大幅增长,使其对欧输气能力提高了700亿立方米。而里海国家阿塞拜疆也在不同场合向欧洲示好,5月6日,阿塞拜疆总统办公厅官员阿利·加萨诺夫表示,该国准备把本国生产的50%的天然气输送到计划建设的纳布科管道。而纳布科管道计划将里海地区的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输送到欧洲国家,这一项目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强烈反对,普京不止一次斥之为“毫无价值”。

  除了欧洲市场上出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之外,国际天然气价格的下挫也让俄气公司元气大伤,作为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物,天然气价格长期都跟随油价涨落。但去年以来,这一惯例被打破——随着经济复苏,国际油价已经从35美元的低位攀升至80美元左右,而国际天然气现货价格却弱势不改,依然低位徘徊。

  在不久前举行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上,论坛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沙基卜·哈利勒表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低污染的能源,其价格被严重低估。按热量计价,目前现货市场的天然气价格仅仅是原油价格的六分之一。

  低廉的天然气价格让以经营天然气为主业的俄气公司吃尽了苦头,不仅导致了其内部流动性严重不足,缺乏持续投资,而且其市值也一再缩水,按照5月18日股票价格计算,该公司的市值仅为1221亿美元,两年的时间缩水高达65%之多。

  其实,两年前的2008年7月,俄气公司还在国际油价的飙升下风光无比,在国际油价突破140美元的高位之后,该公司的市值一度超过通用电气和中国移动,高达348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当时俄气公司总裁米勒甚至断言,该公司的市值在几年之后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然而事与愿违,之后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俄气公司全球第一市值的梦想化为了泡影。

  遭遇页岩气

  不仅如此,更糟糕的是国际天然气价市场还遭遇了页岩气的狙击。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页岩气革命,去年一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就超过了800亿立方米。由于大量页岩气的流入,从2008年年初至2009年夏天,美国现货天然气价格下跌了80%。面对美国市场供过于求,生产商将液化天然气改运至欧洲,加之衰退导致需求下降,使得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也开始下跌。

  长期以来,俄气公司都是根据“照付不议合同”来销售天然气,此类合同往往长达25年或30年,价格与石油挂钩。如今,现货天然气价格已大大低于合同价格,专家判断,随着更多页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入市场,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

  而且,在美国页岩气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鼓舞下,欧洲各国对页岩气的开发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也严重威胁着俄气公司未来在欧洲的市场。

  东欧国家波兰,每年三分之二的天然气需要从俄气公司进口,在“页岩气革命”的带动下,过去两年时间内,波兰已经向包括埃克森美孚、康菲、马拉松等石油巨头在内的30家公司颁发了天然气勘探许可证,用于勘探波兰境内的页岩气。

  康菲公司表示,在经过4至5年的勘探和试开采后,到2015年左右,波兰将会成为一个天然气生产大国。如果康菲公司的预测成真,页岩天然气在波兰以及东欧其他国家实现量化开采,将会给东欧以及整个欧洲的能源供应结构带来重大的改变。这显然是俄气公司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东欧天然气分析中心主任米哈伊尔·科尔切姆金认为,天然气市场的竞争今后将会更为激烈。他说:“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欧洲的页岩气储量约为15万亿立方米,这些天然气的开采成本将决定未来10到15年的欧洲天然气价格。如果俄气完成所有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那么俄罗斯天然气的运输成本将无法使其在欧洲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除了欧洲市场之外,俄气公司还一度对北美市场十分看好,俄气高层曾不止一次表示,到2020年,俄气公司计划占领美国LNG市场10%的份额。然而在美国页岩气技术取得突破之后,俄气公司曾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开发什托克曼天然气田”。而该天然气田生产的液化天然气计划向美国和加拿大出口。

  内部问题缠身

  事实上,是否继续投资开发什托克曼天然气田不仅仅受到页岩气革命的影响,俄气公司内部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也是其制约因素之一。由于俄气公司内部缺乏流动性,加上大量的短期债务,目前其主导开发的亚马尔半岛和巴伦支海其它油气田项目也已经宣布延后。

 “前几年,在国际能源价格上升阶段,俄气公司由于盲目扩张,积聚了大量的短期债务。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债务大大影响了俄气的持续投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说。

  事实上,从2005年起,俄气公司就展开了大规模的国内国际并购。它不仅与壳牌、BP等国际石油公司做成了一笔笔交易,而且还一度创造了俄罗斯商业史上最大的、也是世界能源产业第三大收购案——西伯利亚石油公司收购案。

  “当油价上涨时,它们的股票随之上涨,但它们并未将所得有效率地用于钻油或开采上。”《纽约时报》评论说,“在最繁荣风光的那段时间,俄气公司股票也大幅上涨,但俄罗斯当局没有利用这样的时机增加油气的产出,而是把公司被当作克林姆林宫实施能源外交战略的工具。”当经济开始下落时,俄气公司首当其冲,进入了信贷危机的风暴圈且债务缠身,急需投资资金注入。

  相比之下,已经市场化和私有化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在经济下滑阶段的表现却明显令人满意,也因此有人认为,俄气公司可能面临着被肢解的危险。剑桥能源咨询公司主管顾问谢尔盖·瓦库连科认为,俄气公司的垄断地位阻碍了公司的活力和市场化改革,因此市场表现才差强人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天然气行业出口获利上缴俄罗斯财政的金额是石油行业的两倍,如今私有化改造后的石油行业对俄财政的贡献已经超过天然气行业一半左右。他认为,“俄气公司在俄罗斯拥有天然气出口专营权,在天然气行业其坚不可破的垄断地位甚至阻碍了东西伯利亚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启动。”

  除此之外,俄气公司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诟病,也为外界所担忧。

 单体拉条时代终结 俄气时代的终结
  战略重心转移

  尽管俄气公司内外交困,发展严重受阻,但若就此判断俄气时代就此终结,恐怕还为时过早。因为即使在页岩气的巨大冲击下,欧洲市场严重缩水,但东方庞大的天然气消费潜力,足以为俄气公司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如果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天然气发展的进程,天然气时代提前来临的话,那么受到冲击最大的应该不是俄气公司,而是中东和拉美地区”,中海油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说,“因为俄罗斯还靠近东部广大的消费市场”。

  早在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就提出,俄罗斯将加强天然气东向出口,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向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出口的天然气占到其出口总量的三成以上。

  中日韩均为天然气消耗大国,目前三国的天然气年消费量接近3000亿立方米,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几乎全部靠进口,中国随着天然气消耗量的增加,进口量逐年加大,有预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600亿立方米。

  “东向战略不仅能给中国等东亚国家提供机会,而且是俄罗斯战略调整的一个必然方向,经过几次‘斗气’之后,俄意识到过于依赖欧洲市场是不可行的,必须寻求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王海运说。

  2010年5月13日,俄气公司发表声明称,目前接近与中国就天然气供应达成价格协议。去年10月俄气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就俄罗斯天然气供应达成初步协议,双方希望2015年起从东西两线管道向中国供气,设计供气能力为每年680亿立方米,但价格条件尚未谈妥。

  俄气公司目前开采的天然气大部分位于俄罗斯中西部地区,东西伯利亚待开发的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如果未来几年这一地区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俄气将会在东亚地区大有作为。”

  中日韩三国作为俄气公司的潜在买家,未来的天然气消耗量都将会大幅增加,特别是中国,在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的压力之下,天然气将是改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的战略资源。

  俄气公司也有信心向东亚国家提供更多的天然气,尽管其2009年的生产总量仅为5900亿立方米,但该公司预计2014年将增长至6850亿立方米。“虽然页岩气发展势头迅猛,但其技术还尚未成熟,在全球的商业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况且这种技术是否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还存有争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东方消费市场的大力拉动下,俄气公司的辉煌可能还会持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1759.html

更多阅读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作者:萧水 附录1-8 青铜时代的战争系列

附录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吗?一(7000-5000年前)神农时代的世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逐段地对照一下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历史进程。距今七千年前,即中国的神农大同时代,对比于中国和世界98%的地方都是石器时代,而亚洲西部伊拉克所在的那个地方很特

文化研究: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来临-陈晓明

文化研究: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来临作者:陈晓明一、前言:文化研究的当代趋势传统的“文化研究”一直默默无闻地隶属于人类学领域,然而现今时兴的“文化研究”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要回答现今的“文化研究”这门学科是什么,并不是件容易

自媒体时代的维稳死局 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时代的维稳死局梁恕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还是“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谁的手机不能拍摄),人人都是传话筒,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变革 移动互联时代品牌营销观念的变化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建立起全新战略理念,以此捕捉未来发展机遇。以iPhone推出为标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工业经济下的企业经营逻辑与新经济下的企业经营逻辑事实上行驶在两条完全不同的轨道上。在工业经济时代中,

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创新 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时刻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黄群慧: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时刻创新  刚刚结束的“双11”电商促销大战中,“天猫”以350亿元的天文数字为中国商业,也为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无可避免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面对

声明:《单体拉条时代终结 俄气时代的终结》为网友青藤之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