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人只是四处搜掠,他们窃取了我们的新闻故事,不支付任何费用就将东西拿走。”
终于,新闻集团CEO鲁珀特·默多克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满,向“敌人”开炮。这些“敌人”就是搜索引擎——“他们是Google,他们是微软,他们是Ask.com,他们不应该免费获得内容。”
默多克认为,在过去的岁月中,这些窃取报纸劳动成果的“窃贼”,在互联网上四处寻找网页和图片,并进行索引,在给网民提供快速的搜索服务的同时,大卖广告。于是,传统媒体花费了大量金钱制作出的内容被轻易窃取。
为了抵制搜索引擎的这种巧取豪夺,默多克计划对公司旗下的报纸网站全面收费,届时只有长期订户才可在网站上阅读全文。一旦默多克的计划开始执行,将掀起一场全球最大的传统纸媒集团和最大的搜索引擎之间的空前战争。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孰是孰非?究竟是报纸借网络扩大了影响,还是网络搭了报纸的免费班车,为自己赚钱?
其实,这并不是一般中国人认为的“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逻辑。在美国,门户网站的势力并不强大——不像中国的门户,主要职能就是传播新闻,因此对二次传播形成了垄断。美国报纸大多不将内容授权给雅虎等门户网站,而是自己开办网站。任何新闻机构都可以决定是否让自家的新闻被搜索引擎收录。
一般,通过搜所引擎,用户只能看到标题和内容摘要。点击链接后,页面则自动跳转原始新闻页面。虽然搜所引擎页面的广告要远远多于报纸自己的网站——毕竟,搜所引擎的流量要远远大于单一媒体的网站,但基本不会影响原始新闻页面的广告投放。Google甚至认为,谷歌资讯和搜索引擎为各大新闻机构网站带来了巨大流量,所谓的“偷窃”实际上是一种能给新闻网站带来大量读者和大量流量的免费服务。难怪,听到默多克的言论Google马上回嘴,“有能耐就不要让我们搜到”。
既然有人帮忙推广,默多克为什么还如此愤怒?也许,默多克的一句话可以解释一切。在一次采访中,默多克指出,搜索链接新闻的方式对新闻网站的好处有限,“我们宁愿看到访问我们网站的人更少,但都是付费的用户”。
原来,症结的所在是搜索破坏了新闻集团既定的盈利模式。由于单一纸媒网站的弱小,往往“很多全世界最成功的报纸网站仅能靠广告赚区区几百美元。”不得已,向网络版的读者收费成为一些媒体的重要收入来源。
恰恰,新闻集团旗下《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也在收费的行列。理论上,不付费的非注册用户无法在《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上看到文章的全部。但通过搜索引擎,网民可以轻易地跳过付费环节,查看全文。这对这种盈利模式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相比之下,流量增加带来的利益远远小于付费用户流失的损失。
收费、广告,没有谁对谁错。当两家公司的生意模式发生冲突,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就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我们应该相信,作为备受景仰的新闻集团旗手,默多克有判断利弊的能力。
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全部事件的起因另有原因——即这位靠澳大利亚的报业起家的传媒大亨,对报业始终怀有最强烈的感情,不愿意看到传统纸媒的没落。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网络的确影响了报纸自身的发行。至少在目前看来,这个矛盾不可调和。而默多克最近的举动,也正与潮流相契合。在另一起著名的Google图书馆事件中,包括中国作家在内全球作者队伍,都反对Google免费使用著作权,要求支付版税。
站在这个立场上,我们就要衷心祝愿默多克,在这个数字时代,凭一己之力,改变传统媒体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