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硝烟弥漫的争斗之后,2006年1月,世界钢铁巨擘米塔尔和阿塞洛终告成功联姻,缔造了世界钢铁业的帝国,市值总计460亿美元,占据全世界10%的钢铁产能。《冷酷的钢铁》纪实性很强,通过日记体全面记录了米塔尔收购阿塞洛的台前幕后,精彩再现了一则颇具史诗色彩和标本价值的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
本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描述当代全球产业竞争模式的现实版好莱坞大片。作者蒂姆·博凯是英国杂志界首位撰写拉克希米·米塔尔人物传记的作家。他得到了米塔尔一家和米塔尔钢铁公司高层人士的全力配合,详实地刻画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牵动业界神经的世界钢铁大鳄之间的并购鏖战,书中传达出的成功并购经验正是中国钢铁产业应该借鉴的地方。
借鉴一是讲究战略布局,战略体系清晰。米塔尔钢铁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61家钢厂和1.1亿吨钢铁产量,销售额达560亿欧元,有着雄心勃勃的扩张战略和全方位的战略目标,陆续收购墨西哥、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卢森堡等地的钢铁企业,并且充分评估了目标公司的产品结构,补足和优化产业链条。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不妨从米塔尔收购阿塞洛的案例中参详奥妙。
借鉴二是米塔尔把并购当作降低成本和持续生产的一种手段。米塔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运营工厂的效率及不断降低成本的能力,它对资源整合的杀伤力在于符合当地文化与法制就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金融危机之机大举,中国钢企纷纷做海外并购,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借鉴三是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生态链之间的对抗。米塔尔与阿塞洛的战斗甫一打响,双方就着力打造自己的团队,米塔尔配置了佳利律师事务所、高盛、瑞信、花旗、汇丰、梅特兰公关公司等,阿塞洛则纠集了摩根士丹利、阳狮、美林、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卢森堡政府等。中国企业应该师从米塔尔。
视野决定未来。细读《冷酷的钢铁》,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是对并购成功产生关键性影响的米塔尔公司掌门人拉克希米·米塔尔。“掌握了时机就掌握了一切”是他的人生信条,正是这一信条和不懈的战略筹划铸就了米塔尔钢铁霸业的辉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冷酷的钢铁》讲述米塔尔与阿塞洛两家顶级钢企之间的角力故事,不单单是在记录一段传奇,更是对并购重组问题的一次布道,值得拜读、揣摩、体会。
(本文作者为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冷酷的钢铁:一场耗资332亿美元的
全球钢铁并购大战》
[英]蒂姆·博凯 拜伦·奥希 著
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