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宗商品领域,人们很难绕开“中国故事”。过去一年,这个全球人口最多国家的增长,一直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故事。
持续上升的中国需求,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节节走高——从棉花到铁矿石,从原油到钯,莫不如此。
但是,中国也一直在给市场带来不安。随着中国经济的飙升,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可能过热,而中国政府的各项经济降温措施可能对大宗商品需求产生负面冲击。
铜被广泛视为中国工业活动的晴雨表,中国出台三项遏制银行放贷的措施后,铜价每天都在大跌。其它金属和石油的价格最近也都大幅走低。
大宗商品市场正在迎来更大幅度的调整吗?许多分析师以及一些银行家和交易员都持相反观点。他们表示,市场已变得过度消极了。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驻伦敦金属分析师戴维8226;威尔逊(David Wilson)表示:“人们对中国的忧虑有些过头了。”
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本周也向其债券持有人表示:“全球经济继续显露出根本改善的迹象。”
全景视角会有所帮助。虽然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跌幅很大,但如果放在长达一年的大涨背景下,看上去就没那么吓人了。铁矿石就是个好例子。的确,自4月末以来,铁矿石价格下跌了近12%。但若从1月份算起,铁矿石价格可是上涨了32%,而在过去12个月内,涨幅更是达到令人咋舌的140%。
虽然如此,中国一些吸收流动性的措施肯定会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此前中国需求增长显著,至少有一部分是增加库存所致,而遏制放贷已造成中国部分大宗商品交易商难以筹措资金维持实物仓位,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不得不减少库存。
此外,中国投资者持有大量大宗商品期货头寸,尤其是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贱金属。摩根大通(JPMorgan)驻伦敦金属分析师迈克尔8226;詹森 (Michael Jansen)表示,投资大宗商品,是“中国投资者表达其通胀观点的少数渠道之一”。
一些分析师称,当前的风险在于,市场心态发生了转变,中国投资者开始获利抛盘,引发了一波在全球引起反响的大跌。
尽管这样,分析师大多仍抱着以下观点:中国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应该会小于许多市场人士的担心。
瑞信(Credit Suisse)大宗商品分析师梅林达8226;摩尔(Melinda Moore)认为,现在有些投资者是杯弓蛇影。她表示:“过去10年,中国曾多次采用非常类似的政策处方,来挽狂澜于既倒。”
“在我们关注的领先指标中,没有一个指标指向跌幅将达到危险程度。”
分析师、交易员和矿业高管还指出,中国并非唯一的影响因素,铁矿石和铜等一些大宗商品目前供应也很紧张。
他们称,即使中国对原材料的胃口减小,大宗商品价格也不会崩盘。
对金属和矿产需求来说至关重要的房地产市场,成为人们瞩目的一个焦点。为打压高歌猛进的房价,中国政府采取了大刀阔斧的行动,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款比例和按揭利率,并禁止按揭购买第三套房。
但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新加坡大宗商品分析师Yingxi Yu认为,即使房价下跌,房屋建设仍可能继续快速扩张。她表示:“伴随着房价下跌的,将是廉价房建设的增加。”
楼市只是关注目标之一。上月通胀率上升,让人们开始担心,中国可能出台进一步措施减缓整体经济的增长。
中国可能采取的一个做法是允许人民币升值。分析师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在未来6个月内可能升值。有意思的是,这可能有利于大宗商品。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大宗商品出口大国,但过去一年来,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却在迅速增加。人民币升值应会助长这一势头,因为届时原材料进口将变得更便宜。
不管中国需求增长会不会大幅放缓,中国大概仍将是大宗商品的一大利好因素。
威尔逊表示:“中国的总体势头将是继续增长。”
译者/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