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增长率仅17%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同期30%—40%的年平均增长率。主要因为三大难题:发电成本高、无电价补贴政策、市场陌生——百姓心目中,太阳能几乎就等于太阳能热水器。
当前,能源和环境危机空前严峻,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如何完成这一个宏大而又艰巨的目标,寻找新的、污染少的能源是一个重要途径。
近几年,国际光伏发电迅猛发展。美国、欧洲和日本等都将光伏发电纳入政府计划之中并且拨出巨款支持。我国太阳能发展也很迅猛,2007年12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宣布,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最重要的光伏发电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产品制造基地。在其关键环节——太阳能电池制造上,我国已基本具备生产设备整线装备能力。在目前国产设备及进口设备混搭的主流建线方案中,国产设备在数量上已占多数。据了解,近期全球各大光伏巨头都加快了在德国的太阳能设备安装。受其影响,浙江光伏企业订单随之猛增,全线飘红。
光伏发电:政府补贴误区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以及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规定将对我国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计划补贴规模已经达642兆瓦左右。工程实施伊始,一期申报在各省和企业掀起了不小的热潮。
如果以投资成本每瓦29元来计算的话,此次金额约100亿元左右的补贴,被称为“中国光伏产业有史以来最强的产业政策支持”。
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在政府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或电价上网政策后,行业基本都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比如德国、西班牙等。金太阳工程正式启动之后,我国光伏产业同样将面临井喷时代,专家预计2009到2011年国内将新增光伏电池装机容量为100、300和600兆瓦。
可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先占先得”的申报热潮中,企业做假标、使用劣质产品以次充好等纷至沓来。据悉,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多得到财政补贴,采取“低购高报”的办法,提高系统总造价,借此骗取补贴;更有甚者,直接使用不符合补贴质量要求的劣质产品,甚至国外退货的废次产品;以及金太阳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机制尚不健全、后期监管措施几乎没有。这都给产业政策的实施留下了巨大的漏洞。
光伏发电大规模普及遭遇瓶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理性对待,太阳能利用的弱势以及负面影响还不容忽视。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我国还较落后。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增长率仅17%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同期30%—40%的年平均增长率。主要因为三大难题:发电成本高、无电价补贴政策、市场陌生——百姓心目中,太阳能几乎就等于太阳能热水器。
目前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难度很大,太阳能电站的成本仍太高,国内尚不存在大规模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条件。近日,发改委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还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当前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的难度很大。关于光伏发电,史立山表示,自2009年敦煌中国首个太阳能示范电站招标之后,业界要求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的呼声很高,但目前国内尚不存在大规模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条件。
“主要原因在于太阳能电站的成本仍太高,除去电池板本身的成本,一千瓦的建设成本达8,000元。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为建电站而建的现象,这并不是政策支持的方向。”他表示,目前中国太阳能的发展政策仍是推动一些示范项目的发展,旨在提高科技研发,以及一些小规模的实际应用,如在新疆、西藏等地。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难题在于技术和政策层面。在技术上,要努力攻坚难题,降低生产成本;而在政策层面,就需要政府大力来扶持引导。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德国政府对光伏并网电价的补贴不设上限,然后根据发电量给一个递减的补贴,成本下来了,就可以迅速发展。同时电网公司也要有积极性去购买,终端用户乐意去用才是最关键的。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财政补贴正是从此处下手,使得光伏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对比之下,目前我国的“金太阳”补贴的重点则集中在安装,这并未解决上网电价这一实质性问题。
由此可见,通过制定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政策,构建长期、透明且具有确定性的市场机制来推动太阳能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是解决目前光伏发电困局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