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当城市化遇上工业化(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0157186982.jpeg)
“这是我们刚刚开通的BRT快速公交线。”如今,盐城人会带着些许自豪、些许怀疑的语气,指着马路上的“巨无霸”公交车以及一个个醒目的独立站点,告诉刚刚来到这个城市的外人。
他们的自豪显然来自于对享用“先进事物”的满足感,这是江苏省第二条、也是苏北首条快速公交系统,而那点怀疑则来自于对新生事物而产生的“微微不适”。
“的确是那样。盐城的BRT开通到现在,大家的接受度很高,至少达到80%的接受度,甚至有90%。”谈起总投资4.5亿元、历时300天建成的BRT系统,盐城市长李强颇有感触。“五一”节开通的那一天,他亲自与盐城当地人一起体验了“最新出行方式”。
BRT系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普及,即使在率先引进的城市里,也面临着不同的反响——有些城市运行得很好;也有些城市运行得很一般,甚至引发了不少争议;还有一些城市虽然建好了,却因为一些出行观念的问题而不敢运行。
远见的力量
当初决定在盐城引进BRT系统的时候,李强也遇上了不同的看法。按理说,去年生产轿车24万辆,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盐城是个不折不扣的汽车制造城,鼓励当地人买车,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李强的看法却更贴近民情,“毕竟有车一族,还只是收入相对较高的一批人,占全市人口10%不到,大部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仍是自行车、公共交通。改善多数人的生活,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城市交通,是衡量城市效率的指标之一。当进入汽车社会成为不少中国城市的梦想或现实的时候,交通却成了城市人的一块心病。盐城也不例外,尤其是近4年来,盐城的交通压力加大,交通堵塞现象在老城区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无疑是长远之计。“规划要有前瞻性,必须着眼于未来发展,必须着眼于建设200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3年前,盐城的现有市区面积是72平方公里,人口70万。去年,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盐城定位为江苏沿海地区中心城市、200万人口特大城市。现在,盐城大市区规划面积为423公里,而南京绕城公路内的面积为140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3倍。
“新加坡如果不做长期的规划,我们可能老早就掉到海里去了,所以我就提出了‘X年’的原则。X年,就是无限期,当然不可能真正无限,而是要求有8年、9年、10年的发展空间。”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规划设计师刘太格曾经这样描述长期规划的重要性。
对新加坡城市建设印象颇深的李强,也时时提醒盐城规划的远见性。在解决亚洲城市常常碰到的交通问题上,李强做出了一个“适度超前”的决策——“我将要做‘江苏第一环’,88公里周长、90平方公里围合面积的城市快速通道系统。虽然,目前的交通流量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我现在做的话,一是成本低,二是可以快速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化&工业化
当佳能集团的董事,一路看过“焕发新颜”的盐城市貌之后,对李强由衷地说道:“你的这个城市,我感觉是个非常现代的、有品位的城市。”正是这两个形容词,让这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董事最终决定将其在国内的最大生产项目放在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