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脚下行走,常能看到一波波登山归来的游客,大多在身上系着一条红色的布条,上面有金黄色的字迹:我登上了泰山。每每看到,常能引起我这个营销人的深思。
也许是我们痴迷于攀登泰山的情节已经是很久远了,以致许多人将登泰山作为增加个人旅游阅历的其中一项内容。登过泰山,就像参加过越野赛,成就感大多表现在身体的健壮上。我们本地人也早已习惯了“爬泰山”的说法,有好事者把登泰山作为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掐着时间跑上跑下,我不知道,这是否得益于每年举行的盛大登山节活动的影响。去过长城的人都知道,攀登长城非常劳累,不光地势险要, 而aihuau.com且石阶陡峭,好在高处一句源于领袖诗词的石碑:不到长城非好汉,算是对意志坚韧的游客的奖赏。排队拍照的人熙熙攘攘,一张照片足以显示旅游的成就感和到了长城的好汉情节。我无意批判把登泰山当做锻炼体魄、陶冶情操的游客,是在浪费资源。也无意说自己比起别人,同样是登山,独享了冥冥之中自然的感召。只是出于一种营销人的感觉,把“登上了泰山”的思维,是否可以也说成是“我饱览了天下”,“我拜见了元君”,那样,来的更是荡气回肠,来的更是意境深远。泰山,名闻遐迩,五岳独尊,何是一个“登”字了得?登泰山的意义,不在身,而在心。早在几千年前,孔子都能“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们登了泰山,就不能小点什么?再有,泰山极顶的“碧霞元君祠”,供奉的是一位即非佛教,也非道教的女仙,传说是玉皇皇大帝的女儿,保佑一方平安,我们当地人俗称“泰山老奶奶”。常见山脚下的老太太,挎着装满供奉老奶奶的贡品,蹒跚着,一步-爱华网-一歇,没看到她对登爬艰难的抱怨,却是满脸的虔诚。从此,我们真的还敢,拿着“我登上了泰山”的布条,肆无忌惮地招摇。不是迷信,不是崇拜,不是神话,正如“营销”不同于“销售”的字眼,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对于泰山,我们不再局限于“攀爬”,而是去拜,拜见神灵的价值,一定比爬山的价值大。尽管卖门票的不一定能区分价格和价值的区别,我想,三比二多,还是能数的清的。
能够熟读“一览众山小”的政府官员,天天苦于“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把泰山极顶观光,设计成一个新的卖点:来过极顶的某国大臣,受到感悟,回国即被国民拥戴,位至极点。好多故事尽可述说。如果真的做到那样,我想,你属地政府官员的级别也离提拔不远了。当然,我说的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营销名胜,需要从基础开始,全方位的运作,不能造假,就像安阳的曹超墓,让人贻笑大方。一句泰山登顶的话,说了这么多,现在我说,泰山上不是石头,而是宝贝漫山遍野,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