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何来惹尘埃。”在我心目当中一直记得这样的一句谶语。世上往往太在意尘埃,而不是去先关注自己本心。就像佛释道三家各自关注的主要世界对象一样,都能够最终解释世界发展中的某某冥冥启示。
我更加想说的就是,世界现在有几个非常大的陷阱和混沌很容易让人迷惘。
一是:资讯来源太快、太广。这往往导致我们无法作出决定之前就犯迷糊,甚至不知不觉地被诱引到某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环境中。其中最为明显的有两种,骗子的设局巧妙与几乎强大,自己无法辨别,导致自己深陷其中;更多的却是文过其实的宣传和广告或隐藏着层层迷障的所谓“繁荣”,让我们砰然陷入其中,进入自己不太清楚、明白的经营或生产环节。
二是:我们看到的冰山,永远是水面上的一部分。冰山下面未见的部分竟然有90%以上,我们见不到,这没有关系,但是这个时候往往我们会因为有迅速上升的定位理念,就将自己的大船靠上冰山。我记得郎咸平先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们见到的都是假的,我们所理解的都是错的。”我这里不去评价这句话的对与错,但是我要传递给大家一个这样的概念,慧的存在,内照于心,冷观旁瞧,很是重要。我们切切不必为周围的人有人暂时获得成功,觉得自己比他/她强,就-爱华网-盲目靠上冰山。美的冰山,下可能充斥无限风险。因为他们成功是否是真实的,他们具有的某些条件你是否能够发觉或感受,因为你见到的并不是他们的全部,况且等你上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机会少了,你的成功概率还有多少呢?
三是: “比”的不正确性。很多人喜欢类比,这点跟上面一条有点关联,比如我的资源大于某某资源,我的能力大于某某人的能力。但是大家知道不?一旦你不是投入个人的专卖店,凡事亲力亲为,你比的就不再是个人的力量了,而是组合团队的能力。再有你认识的人,在你心中永远是按照你的比评标准进行的,而且是你能够收集到的表面数据和印象而已,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这不被公开的东西,你能发觉或发现吗?时间变了,你们的距离和互相观看的窗口,是不是清澈透底?“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要谈定位,大学生一毕业就说定位,甚至还没有毕业就说自己要在三两年内成为大企业CEO;一个刚刚成立企业就信誓旦旦地说要向行业龙头挑战。或者定位于自己的目标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采用跟随战术,多少年后超越他。
记得我在对几个大学生进行选聘的时候,抛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各自说说,我应该是你们未来的目标(我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你们认为,多少年能够超越我?
他们都信心满满。答案:三年、五年都有,最长的是十年。
他们不是来自清华或者北大的学子,我对他们的理想都表示了赞赏,但是,我在这里却将他们打入了“另册”。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太自负,有定位,但没有一个能够具有我心中更看重的“慧”。
后来,我在结束对话之后,对他们说,给我三十分钟的时间我给你们即兴做一次演讲。
演讲中,我第一时间告诉他们,你们知道么?刚才我的提问其实是一个陷阱。我知道无论你们回答什么样的赶超时间,你们都回答错了。
我没有马上解释这样的问题,而是将我手下的笔记本打开,上面有一个我学习留下的文档,这是我三个月内收录的中国营销传播网上朋友们的大作,已经累计五十多万字,今天写到了一百多万字了。还把《中国经济出版社》、博锐、《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等专业报纸刊物、编辑部,直接对我的邀约写稿的文档,展示在他们面前,当然,包括我在emkt上写的一些aihuau.com文章也让他们赏读。
“我现在水平比你们高,你们认不认可?”我提问,得到赞同之后,又说,“现在我应该在地位和学识上远远超过你们,没错吧。”
“好,现在,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超越前者的条件是什么?”我问。
“比前者速度更快,或者前者已经戛然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你们说对吧?”我没有时间等他们回答了。
“我现在每天光是手写录入一万字的各类专业文章,用心、脑、手,还包括存,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一万字,你们现在做了没有?做到了没有?其他我就不多谈了。”
他们都愕然不已,没想到我在工作二十多年以后,仍然如此孜孜以求地学习。答案自然显而易见。
“你们超越我?无论是三年、五年、乃至十年,按照你们现在学习态度,而且我有如此具有明确目标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你们根本达不到我这样的水准,承认吧?”
“现在,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在回答我抛出的应试题目的时候,用具体的年限都是错误的了。比如赶超一个你根本无法超越的对象,你显示出来是一个不够心理成熟和理性的自负。假如,我是一个洗脚上田的农夫,你们又缺乏必要的自信。所以,具体年限的答案都是被否定的。”
“具体而正确的回答的是——我认为,贵公司招的不是专家,而是一个虔心的学习者,我到这里就是向前辈、向专家学习的,然后不断增加自己的能力,我相信,我很快会以我的学习态度,在知识面的扩展上,在工作能力的适应上,超越公司对我的希望。”
很多企业也在我前去辅导的时候,跟我大谈“定位”。说自己到底应该是坚持优质低价产品原则呢?还是优质产品、更优服务完成产品升级呢?也就是定位在“高端”还是“低端”的问题。
我说,高端和低端都没有错,但是“无端”就是大错特错了。任何企业都不能不内省,不去检省自己所处的环境、个人或组织的能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稳固性,喜欢跨界,盲目采用更为华丽、更为刺激的动作(包括跨业经营、不关联创新等等),这都是很危险的。也就是“无端”的风险。
以上事例都说明一个道理,定位不是问题,问题就是要先有“定慧”。
慧于心,才能明于身,才能利于行。
慧,就是首先要具有筛网,滤去哪些不可能或者非常难以企及的事情和想法,让资讯减少,选择减少。再接着,要学会“扫”,就是扫除心中过大的欲望,让欲望接近现实,接近你能够达成的目标,远大的目标不是因为你定的多高就有多高,而是,你不断达成小目标的累积的结果。
定慧下的定位才是人或企业前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有慧的人,定位才会更清晰。记住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的:“人们需要的不是机会,而是要学会拒绝诱惑。”
在这一方面,山东春都是反例,他们无端做加法,结果失败。万科王石是正例,他们正确做减法,却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