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纳哈塔工程:“山水城市”的憧憬(2)
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面前,中国所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其实都源于“中国制造”,因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就是个OEM;来料加工,深层次讲就是没有品牌的“制造”,最低级的制造。此次商务部主动以中国政府的名义推广“中国制造”的广告宣传除了感觉到距离的拉近,市场营销的推广影响力之外,更加欣喜的一点是看到了政府职能意识的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品牌都是靠“自下而上”的推动的,但这种来自民间的推动在国际品牌之林中仍显得非常苍白无力。或许,这则由商务部策划的“中国制造”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正式播出,正在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在这则广告中,其创意表现是从“Made in China”到“Made with China”的理念升级,广告语中文翻译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用国家的机器改变“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则广告更是显示了国家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
国家形象的设计与塑造,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企业、群体性组织和个人共同推动的结果。尤其在主观塑造的范围之外,国家的外在形象是诸多事件综合作用乃至无形之中积累而成。此次“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强调了“国际合作”这一元素,引申的是“中国制造”内嵌的“利益共享”机制,将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转移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存机制,无疑是找准了广告诉求点。从形象策划的角度看,将国家形象传播转移成企业行为,强化“中国制造”形象广告中的企业效应,凸显企业这一经济主体在对外文宣中的实力性地位。而这则“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主角是带有外国设计风格的中国产品。这一操作手法出现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深度延展的氛围中,凸显中国塑造自身形象,缓解外部经济环境的主观努力。凸显“中国制造”的同时强化“外国设计”,则表示中国对于自身产业链地位的认同以及与国外经济组织合作共赢的角色定位。相对于纯粹的“中国制造”诉求,无疑更具亲和力。
“中国制造”形象广告走出国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支撑和宣告,中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国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海外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明显增多,这主要是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的结果。从中国政府角度来说,一方面,既要积极通过舆论等多种力量,消除贸易保护的错误思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中国制造”作出正面与积极的评价,改善提升“中国制造”形象。而通过国家形象广告所展现的是“中国制造”的实力。且在展现手法上,又是西方社会熟悉的公共传播方式,这无疑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当然,“中国制造”也还要继续苦练“内功”,充分体现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自主创新的尊重,以及对质量安全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及改善“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虎年的期盼
去年一位属虎的朋友发誓:如果房价跌下来,他就去深山老林过“反璞归真”的老虎生活。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大家还是没有把握能够赢下这个“赌注”。因为,去年的房价走势确实让人看不懂。到底房价能跌到怎样才不算高了呢?我也不知道,反正买不起就是了。然而,虎年的房产市场到底如何?这又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我们唯一的心愿是:房价下来一点,下来一点吧。
其实,虎年新年伊始,我是很不愿重提起这个老话题的,因为怕扫了不少人的雅兴,给人心里添“堵”。但后来想想,新年许个愿也许并无大碍,所以也就研磨开笔,写下了“虎年的期盼”五个字,作为这篇短文的题目。
首先,我期盼房地产市场能健康发展,让寻常百姓买得起房;其次,期盼提高年轻人的就业率,大众看得起病;最后,期盼天真的孩子们能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成长,再不要为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背着包裹似的书包,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在“起跑线”上奔跑了。
吃,关乎民生,我在这里希望那些只顾赚钱的黑心商人,别再拿百姓的生命开玩笑,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了。须知,尔等为省下成本而丧尽天良,坑害消费者,于天于地,法理不容啊!期盼监管部门重拳出击,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舒心。
虎年的期盼很多。比如,期盼我们的大环境和谐,期盼政府职能部门政务公开,真心真意为民众和社会服务,期盼那些既得利益者,休得要多吃多占、与民争利,期盼那些垄断行业和机构不要一边恃强凌弱,一边哭穷,伸手向国家要钱,期盼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新的体制改革,健全法制管理体系,树立服务为民的好思想,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同时,期盼政府工作人员洁身自好,不要“潜规则”,杜绝官场贪腐,杜绝官商勾结,保持清廉,别再拿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资源和权利中饱私囊,期盼我们的信任体系固若金汤,让清爽的人文气息代替浮躁的功利价值观,期盼生活环境清澈,环保理念世代相传,期盼我们的学术天空漂浮清新的云朵,期盼法律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还有一些期盼,本想一一列出,但怕人说我太“贪”,更怕读者诸君“嚼不烂”,所以就此打住。也许,我的期盼太多,期许太高,但无论怎样,最终期盼的其实就是回归常态,回归自然。生活要继续,生活离不开期许。最后,我给那位今年是本命年的朋友发了个短信:期盼回归生活,你不要躲进深山老林去,让我们一起努力,或许不久我们就都能住进新房了。
可持续发展,让传统经济学“靠边站”
文/ 沈祎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节能减排成为了各国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时间,经济学家对此众说纷纭,除了阐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敦促中国要加快经济转型外,还有一类学者已经盯上了一个被他们称之为新兴产业的“低碳经济”,敦促中国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中国应该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从而让“低碳经济”成为继房地产、IT后的新兴产业,从而成为GDP新增长点。说白了,所有的理论依据都是出自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读了总给人感觉“换汤不换药”。假设真的有“低碳经济”这样的概念,而且真的如这些学者所言是一个全新的产业的话,是否经济学也应该革命一下?。
任何事关人类发展的决策,都应该从多种角度考虑,仅仅依托经济学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多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近代史,尤其是最近100多年,一切让位于经济发展的人类发展模式。是否还记得,当年的工业化时代,就是根据当时的“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对世界设计而建成,现在却成为全球变暖公认的元凶。
所以说,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应该让这些传统经济学家靠边。传统经济学根本不能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相反,让我们人类发展陷入困境。以农业为例,在传统经济学中,农业被视为一项产业。农产品不在食用当地耕种,而是在相对贫困地区,丰收后,各种农产品被冷冻、上色、打蜡、保鲜处理、化学消毒、包装、运输、分装到零售商的销售柜台再冷冻,直到最后被千里之外的消费者食用。经济学家认为产业的分工带动了诸多的行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在整个过程中,尽管农产品无论在在质还是量上都没有任何增加,农作物价格却上涨了不少,很多商人成功致富,但经济学家忽略了该过程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其它问题。
首先,运输要消耗能源,有数据显示,在美国,食品在被食用前平均旅行2092公里,每1卡路里的食物的能量消耗10卡路里的能量;其次,经济学家建议提高产量,提高规模效益,造成土壤盐碱化;等到土地贫瘠后,农场主设法开垦新的农田,乱砍乱伐随之而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基于这种理论的农业发展并不能解决饥荒,相反全球粮荒的危机却在加剧。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09年9月份的伦敦会议上宣布,世界饥饿人口创下10.2亿的历史最高纪录。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村落,那么在地球村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食不果腹。伦敦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得不以24小时绝食抗议,希望世界各国政府能够关注这个问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8年底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让我们看到经济学家精心设计的金融产品反而成为吞噬各国经济发展的无底洞。金融衍生品尽管听上去比农业高深莫测些,但从赢利模式上看,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与此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成为了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通过加大内需来走出危机,鼓励消费。这样的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是基于资源永远不会耗尽的假设为前提,在上世纪50-60年代,这样的前提还能自欺欺人一段时间,用于21世纪的今天,这显然是幼稚可笑的。如今的“低碳经济”也是基于永无止境的科技发展为前提,并通过利用新能源来缓解世界资源的枯竭。那么结果也就是世界慢一点发展到电影《2012》所描绘的境地,至于科技发展到何种阶段,经济学家又会说,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任务。
综上所述,解决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难题不可能在经济学上得到所有的答案,应该综合人类社会各项领域,从中选择理性的解决方法。
更多阅读
唐骏:改写你的简历(2)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 中信出版社以及《唐骏日记》的合著者沈威风则在7月8日分别发表“勘误声明”,声称在“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作者介绍有失误”,是“引用互联网资料时候不慎造成”。 中信出版社亦在解释中提
李锂:被异化的“首富”(2)
1992年3月,时年28岁的李锂和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通达”)签订了肝素钠技术承包合同。该公司1990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由重庆师范学院下属的重庆通达生物工程技术公司(30%)、国资重庆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30%)、
曼纳哈塔工程:“山水城市”的憧憬(1)
自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1866年提出生态学概念以来,生态思维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统一性、丰富多样性和开放循环性,它强调世界作为“人·社会·自然”内在关联与协同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和谐相济,以一种全方位的生态关怀开启了颇具现代
《阿凡达》:事件营销的胜利(2)
系列专题:《阿凡达》营销 除此以外,麦当劳还推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游戏——潘朵拉任务,其中包含中文版。玩家可以进入丛林搜集目标物品:RDA研究小组的背包、水壶,乃至印有巨大醒目金色拱门Logo的麦当劳薯条、巨无霸……达成目标
高盛:不死的乌贼(2)
纽约《滚石》杂志将高盛称为世界经济的“一只巨大吸血乌贼,盘卷在人类脸上,将吸血漏斗伸入每一个有金钱气味的孔隙”。高盛在全球兜售有毒金融衍生产品,俄罗斯、阿根廷等国曾深受其害。世界深陷金融危机之际,唯独高盛在大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