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女的时代2 “剩女”消费,还是“胜女”消费?(2)
Emma的“月光”生活和美剧《欲望都市》有些类似,以Carrie为首的4个纽约女人的理财习惯不敢恭维:明明账户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还要赊账去买一双400多美元的名牌高跟鞋;明明版税还没到账,就先去墨西哥度假把钱花光。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剩女而言,自己不但比已婚女性有更多可支配的金钱,而且还意味着怎么挣钱、怎么花钱都完全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没有说三道四的权利。 其次是储蓄性消费。年过30的Grace是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东北女孩,这个小地方出来的姑娘从2005年硕士毕业后就开始省吃俭用,“北京的房价越来越高,我一个月6000的薪资顶多只能蜗居了。”Grace姿色平平,觉得自己更有可能和“凤凰男”(注解: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结婚,因此她对未来老公的要求很实在:本科以上学历,善良有责任心,能和自己一起付首付就行。为了省钱,Grace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在外吃饭也打包不浪费,她尽量在商场减价的时候去买东西。由于一直没有发胖,她还经常从已婚或发福的女同学、女同事那里拿点半旧不新的衣服回来,这样她又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添置新衣服了。Grace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每个月都要做总结。但她是那种只会“节流”而不善于“开源”的人,存的钱不敢投资股票或基金,5年来随着CPI的脚步而在不断缩水中。 Grace也是一个悲观的人。她觉得多攒点钱总是没错,如果自己一直嫁不出去,也可以照顾自己和父母;如果自己找到一个很不错但没什么钱的男友,至少还能生活下去。看了电视《大女当嫁》之后,现在的Grace更加注意养身,她不希望自己会像小宋佳扮演的34岁姜大燕那样生病,因此现在的日常开销上对于饮食相对更多一些。Grace笑成自己的恩格尔系数很高,毕竟现在自己还吃得起。 Grace的节俭经历和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刚刚进入DB的杜拉拉如出一辙。后者一开始月薪只有2500,她每天下班后走楼梯,这样就省了办健身卡的钱;外出吃饭把麻辣烫的汤料全部打包回家,就是为了今后一周的伙食;每天穿运动鞋去上班,到了公司楼下才换上皮鞋,这样就减少皮鞋的磨损……当然,杜拉拉后来月薪一路涨到25000,虽然还是单身,但是不开心时就可以刷卡分期付款买辆车。无疑,收入多少的确会影响剩女的消费习惯。 前两种消费习惯建立在单身女性不甘当“剩女”的前提下,而理智性消费的剩女则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1978年出生的Zoey很有异性缘,外貌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Zoey出生于书香门第,本科毕业后就去了加拿大,拿了那边的绿卡,在魁北克做基金会计。由于父母和兄嫂都在广州的缘故,Zoey始终觉得自己还会在广州生活,因此在加拿大7年期间虽然谈过恋爱,但始终没有踏入婚姻殿堂。“我要找华人,但是国外的华人与当地人相比条件就会差一些。”Zoey所说的条件和经济无关,她希望的是对方的豁达、幽默和一份男人的担当。2008年,30岁的Zoey回到广州,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剩女”。“我在国外其实很受欢迎,也从来不觉得女人30豆腐渣。但是国内的压力很大,我这个年纪的女生要找到合适的相亲对象都难。毕竟30出头的男生喜欢20多岁的,年纪太大的我又不喜欢。” 经过一年的心理调整,Zoey终于做好长期单身的准备。一方面她的父母很通情达理,只要宝贝女儿过得开心就好;另一方面,长期在国外生活的Zoey已经很难和中国本土男生谈恋爱了,她觉得大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很多不同。如今,Zoey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收入颇丰。因为和父母同住所以无需买房,对Zoey而言有不少闲钱可用。她花钱很有规划——给自己买了保险,买了辆车,定期背着单反相机去国外旅游。“去年迪拜出现危机,去那里旅行就很便宜。”Zoey的博客里贴满了她在迪拜血拼的照片。如果不是因为冰岛火山灰蔓延影响到欧洲大陆的航班,Zoey就带父母去欧洲旅游了。前年的日本之行让两位老人很满意,她觉得今年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出钱请二老出游。 “单身的人,会更关注新鲜事物。”Zoey说,“我会买一些家用小家电,咖啡机、面包机、煮蛋器、榨汁机,甚至搞不懂怎么用的酸奶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玩,觉得在家里没事情做,可以东弄弄西弄弄,或者可以经常请朋友来家里。朋友约你去打羽毛球,你会花很多钱买打羽毛球的鞋子、衣服、拍子,但是最终可能只打了几次;去野营,你一定要从头到脚整个装备全部买齐,一整套下来少说也得几千元。” Zoey很疼哥哥的女儿,经常给小侄女买不少东西,借机尝到了当妈的甜蜜。“我现在也是个淘宝迷,买了不少婴孩产品。”Zoey平时还喜欢看话剧、电影,听音乐会,算是半个文艺女青年了。她有时也会哼唱北大邵夷贝写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纯属自娱自乐。她没有男友,但有不少异性朋友,大家有空还是会一起吃饭K歌泡吧聊天。最近,Zoey报名念了在职MBA,虽然又要花去她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但是她觉得这样的自己活得很充实和快乐。
Zoey感觉自己的选择不是“剩女”,而是“胜女”。“剩女”更多的是一种消极而焦虑心态的表现。如果自己并不着急,即使不结婚,甚至没有男朋友,也不能算是“剩女”。看着社会上那些20出头就怀着剩女心态的小妹妹们,Zoey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宽容一些,“单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剩女’这一称呼似乎否定了这种个人选择。那些所谓大龄女青年抬高房价的说法纯粹扯淡!” 剩女消费趋势 1.信用卡大户 根据2009年万事达卡的报告,中国内地女性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增强。同时,掌握家庭财政支出的中国内地女性的比例也在提高,在整个亚太地区排名第三。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剩女的持续增加,她们的财政状况自己做主。 而根据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女性在购物时比男性更倾向于刷卡,餐饮也是她们的一大刷卡内容之一。由于单身女性的刷卡费用持续增加,不少银行已经瞄准了这一潜在客户群,如中信魔力、兴业都市丽人、瑞丽联名、VOGUE钛金和招商银行ELLE信用卡等。 2.个性化服务 女性专属不是一个新话题了。20世纪50年代,克莱斯勒公司就为女性车迷制造出了粉红色的LaFemme车型。随着优质剩女越来越多,贴上女性标签的商品和服务大有迅速蔓延的趋势。 有的酒店推出了“女性楼层”,如瑞吉红塔大酒店的女士楼层,客房里提供宝格丽护肤品、香皂、依云喷雾、时尚杂志、熏香干花、丝绸衣架、可移动的美容放大镜、双份的棉球棉签、每日新鲜水果和鲜花,还有专职的女管家;有的餐厅特别迎合女性审美观,如代官山的酒红色水晶吊灯、红牡丹壁纸、紫色和橘色的柔软沙发等装饰,一度是热门女性餐厅;女生喜欢的KTV当然也有“女性专属”——亚曼达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女性主题KTV,12个主题房风格各异,有少女喜欢的hello kitty、机器猫主题屋,也有成熟女性偏爱的清新田园风、米色系主题屋等,女性顾客在大厅等候时,可以拍大头贴或者在边上美甲。 3.小鸡文化 在英语国家,“小鸡文学”(chickl it)很流行。chick指年轻女郎,有人将chick译成“小鸡”,lit是lit-erature(文学)。“小鸡文学”是指由女作家创作的关于女性浪漫和爱情的文艺作品。美剧《欲望都市》、英国《BJ单身日记》都是这类题材。如今,“小鸡文化”在中国已经转化为某种“小鸡文化”——有关单身女性的话剧、电影、小说、电视、歌曲比比皆是。 剩女们之间的谈资也往往会围绕“小鸡文化”,如电影《征婚启事》《绿茶》《活该你单身》到韩剧《我叫金三顺》和前一阵子的中国电视剧《大女当嫁》。有趣的是,剩女和许多非剩女的区别就是对话剧的喜爱程度,上海话剧中心这几年推出了《剩女传》、《一一向前冲》等作品则吸引了一大批剩女粉丝。 4.时尚驴友 剩女往往有钱有闲,因此她们有长假就喜欢自助游,回来网上更新博客。旅行社的纯玩团或是网上征驴友时,单身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她们往往平时注重健身,对文化、地理都充满兴趣,有些还是摄影爱好者。她们出行前必定做好功课,全套自助游装备。 5.自我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李晓红曾在两会上提议“小学恢复五年制,高中恢复两年制,本科适当延长一年用于实践实习”。很多网友认为“高中读两年是减少剩女的有效手段”。念书太久也许是剩女产生的一小部分原因,但是越来越多的单身女性在工作一段日子后选择继续升造。她们普遍认为:既然没有照顾老公和生孩子的压力,为何不现在抓紧时间努力提升自己呢?(整理/金姬)
更多阅读
传说中的四大神级萝莉,你认得几朵?从左到右依次是马琴、鼻血姬 鼻血姬宅舞
传说中的四大神级萝莉,你认得几朵?从左到右依次是马琴、鼻血姬、口罩萌娘爱川梢、神龙姬2011-06-29 09:34 作者: 娱记小董 来源: 本站 浏览: 15 次查看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摘要:
那些收藏在音乐里的记忆我单曲循环,你来听不? qq音乐单曲循环在哪
那些收藏在音乐里的记忆 我单曲循环,你来听不?制作人:kctan 单曲循环,其实听的是自己的心情。寂寞是听见某个熟悉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 人生,要经过多少次的遗憾,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在人生的每段时间,总会有那么
淘宝提高销量的方法 品牌弱小,如何快速提高销量?(上)
品牌弱小,没有优势、优势极少、优势不足或优势不明显,能不能快速提升销量?在回答之前,我们先安静想一想,在品牌生存与发展方面做一做“考古”工作,以看清楚品牌是如何从“0”到“1”的。很多人在创业之初,很多企业在创建之初,是不是看上去
胜女的时代2 剩女,我们要做职场“胜女”
职场不是人生的全部,婚姻也不是人生的全部,任何一个职场女性,都可以通过职场实现自我蜕变。如剩下是一种选择,战胜自我局限,实现自我则是一种姿态。 在中国庞大的“剩女”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群体引人注目,她们被称为“胜女”。
思考本质不如消费形状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影响犹在,正对不同消费模式的国家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对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