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熟非女生 创业板未熟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半年来经历大起大落的创业板仍然青涩未熟,所以支持IT企业的投资者需要拿出明智的眼光。

  本刊记者  张静

  4月中旬,创业板集体出现暴跌。股价一度高得让人称奇的神州泰岳迅速跌停,引发创业板个股全面杀跌。在神州泰岳的带领下,创业板接连3天低迷。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一周之内蒸发掉的市场高达301亿元。

  然而,这样的“集体跳水”已经不是创业板的第一次。2009年10月30日,28只创业板股票挂牌首日平均涨幅达120%。次日起,创业板股票纷纷跌停,乃至经历数月低迷。今年2月份以来,创业板又开始变得疯狂,发行市盈率节节走高,从年初的50-60倍跃升到70-80倍,根据部分业内人士的估算,甚至高达100倍。

 未熟非女生 创业板未熟
  与暴涨暴跌的“过山车”经历相伴的,是上市企业财报的纷纷变脸。3月24号,网宿科技2009年年报显示,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9%,净利润只增长4%;4月16日,朗科科技公布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08年全年仅上涨0.25%;4月19日,华谊兄弟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营收同比减少33.02%,净利润同比减少59.74%。

  被人们寄望诞生“中国式微软”的创业板,到底怎么了?

  为何坐上过山车

  4月23日,央行发布《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自去年实施经济刺激政策以来,央行首次提出稳定价格总水平。报告公布,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30.4%,创出2008年12月以来累计增速的新高;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在快速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同比增长35.1%,比2009年全年高出19个百分点。

  看上去,近期的宏观经济似乎有偏热的苗头,但实际情况则更复杂。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与上证研究院合作研究指出,一季度GDP增长11.9%,速度不低。但是,去年一季度处在GDP“V字形曲线”的最底端,目前的高增长与基数低有关;经济增长仍是恢复性的,今年有可能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对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担忧,使得主流资金本能地寻找一个可操作空间大的市场,创业板首当其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从宏观环境切入,向《互联网周刊》分析创业板暴涨暴跌的原因。

  “中国在2009年率先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也率先出现经济过热。为维持内部均衡,中国面临通胀的风险,而为了维持外部均衡,又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出现了内外交困的局面,于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出现一个分界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会走向紧缩?政府将陷入两难境地:紧缩过度,可能会有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紧缩不够,又不能解决民生问题。”

  “同时,股市面临结构性调整,新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也充满变数,导致市场流动性变差。目前银行板块市盈率低,形成了价值洼地,那么对金融股票占了三分之一的股市来说,就没有大涨的理由,也不存在某只股票能单独大涨的可能。”

  急于寻找出口的资金无疑瞄上了股本小的创业板,并使这种投资从一开始就带上了短期色彩。“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稳定、预期的不稳定以及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前景的不确定,引发投机倾向,而且这一倾向在短期内不会改善。”吕随启总结道。

  和讯网投资中心高级总监江海波也持有类似观点,“开市半年的创业板的暴涨暴跌与开市19年的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可谓一脉相承,即新兴市场特有的投机文化、监管低效以及供求失衡。在主板无大机会、A股投机资金规模远大于创业板流通市值的今天,创业板暴涨暴跌仍将持续下去。”他对《互联网周刊》分析道。

  事实上,创业板正在呈现与主板越来越不同的风格,尽管在房地产调控及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沪深300及中证100指数从去年8月4日到今年4月22日跌幅分别达15.45%和21.2%,但创业板仍整体处于高位,并未与大盘“同此冷暖”。而在吸引了大量资本的青睐后,创业板的风险也与日俱增。

  青涩的创业板

  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已披露的2009年年报业绩和4月15日收盘价计算,创业板整体市盈率达78.56倍,分别较中小板和沪深300整体市盈率溢价1.62倍、4倍。其中,有24只个股的动态市盈率超过80倍,有13只个股的静态市盈率超过90倍。但是,61家创业板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仅31.37%,归属于母股东的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仅47.88%。创业板是否已经浮现出严重的泡沫呢?

  “市盈率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吕随启说,“在创业板上市之初的时候,创业板的股票是高溢价来发行,它的股本比较小,这样股本扩张的能力会比较强,因此这个市盈率当时看着很高,但是再过一段时间有可能会被稀释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有些股票由于它的高成长性和小股本,具有比较高的市盈率,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可能促进企业的高成长和高回报,但当企业破产退市时,将使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从全球范围来看,创业板都有过教训。曾经高达5000多点的美国创业板纳斯达克(NASDAQ)也经历过急转直下的滑铁卢,2000多家企业退市。

  造成目前高市盈率的重要原因是高发行价,这本应体现投资者对上市企业前景的看好,却产生了新的问题。

  “28家创业板公司造82位亿万富翁!”当2009年10月30日深圳创业板启动前夜,人们就对创富神话津津乐道。事实上,创造了200元高价股而又率先跌停的神州泰岳,凭借运营商背景和移动互联网热门趋势而一度被分析机构视为“未来的腾讯”。

  追捧之下,截至4月中旬,已上市的71家创业板公司,合计超募资金高达277.2亿元,平均每家3.9亿元。但这些一夜暴富的企业似乎没有准备好如何花掉这笔钱。其中,39家公布了超募资金使用计划,近一半公司没有明确用途。而在公布的计划中,29家称将利用超募资金归还贷款,还有高达近8亿的超募资金被用于买地买楼,只有少数公司明确将这笔钱用来扩大主业。

  对超募资金的手足无措某种程度折射了国内创业板企业的不成熟。当然,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果创办板的公司都是非常成熟的公司,创业板也就不是创业板了。投资者需要做的,是理性认识创业板的风险。

  “创业板的风险首先是名不副实的风险,是否符合证监会的‘两高六新’(‘两高’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即是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一个创业十多年的公司为什么还要进入这个板块?其次是市场扩容的风险,一个企业在A股全身心投入那么久,也没有成为微软,为什么拆分后就可以呢?再次是市盈率偏高的风险,会导致泡沫和市场崩溃。此外,还有寻租风险、监管风险、投资理念不成熟的风险以及过度包装的风险。”吕随启对记者一一分析目前创业板的风险,并强调一定要对投资者进行教育。

  下一个微软

  诞生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被誉为“高科技企业摇篮”,造就了一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深圳创业板在推出之前,就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寄望于哺育出自己的IT科技巨人。

  不久前,在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深圳市科工贸信委主任王学为表示,我国成为世界IT产品“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凸显,同时,IT企业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主力军。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企业,有一半属于IT行业;截至峰会时,累计已有的58家上市公司中,属于信息技术、电子制造、新媒体等IT产业领域的企业达37家,占比63.8%。

  而在这些IT企业的成长中,风投的贡献不可替代。2009年,我国IT行业共有11家VC、PE背景企业IPO,融资6.4亿美元,为投资机构带来平均4.61倍回报。创业板的诞生为风投提供了重要退出机制,但现在,面对创业板的“青涩”,风投机构也表现出疑虑。“创业板现在创新性、成长性这两方面(要求)没有体现出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李万寿认为创业板企业还没有真正达到“三高”要求。

  创业板的最大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纳斯达克流行一句话: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高市盈率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真正的高成长,所谓泡沫正是来自于此。如何借鉴纳斯达克的成功又避免其弯路,恐怕还需要让真正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深圳创业板。具体到IT领域,哪类企业是合适的入选对象?

  “从即将出台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规划与国内外资本市场热点来看,代表未来发展方向,跻身于物联网技术、云技术、3D技术以及网络游戏开发技术等前沿领域,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的企业,会成为创业板资金追捧的热点。”江海波认为。这个范围还有些笼统,但对于在创业板门外排队、多如过江之鲫的国内IT企业来说,也许已经勾勒了一个跃升的龙门,值得监管者和投资者思考。

  对于支持IT企业的投资者而言,眼下的创业板仍过于青涩,充满风险。但不可否认,中国自己的微软或苹果需要创业板,以及善于判断的投资者。

  和讯网投资中心高级总监  江海波

  《互联网周刊》:有业内人士点评,创业板正遭遇过去中小板同样的难题,高估值泡末、炒新潮、业绩质地不过硬,而上市企业也出现明显的包装痕迹。对此,您如何理解和看待?创业板是否会重蹈中小板的覆辙?

  江海波:创业板与中小板的问题主要不是高估值,而是高估值下有无高成长的问题。中小板最大的问题是,大批成长性不高的传统行业的企业登陆中小板,使中小板成为又一个主板。至于创业板是否会步中小板之后尘,同样取决于创业板能否真正为处于创业期的、具有高技术、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一个孵化器,而不是把符合中小板上市标准的企业转到创业板上市。

  《互联网周刊》:今年3月,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情况沟通会上传出消息,将明确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随后,分拆上市概念股引发资本热捧。这一新政可能将对创业板的发展以及IT企业上市产生什么影响?

  江海波:允许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可以拓展创业板的上市资源,扩大IT企业上市规模,但是,鉴于可分拆子公司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其影响有限。且分拆子公司上市,既有利于子公司发展,又稀释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故而总体上对母公司业绩正面影响有限。因此,分拆上市概念股炒作应属短期行为。

  《互联网周刊》: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目前最大的机会和风险可能分别来自哪里?投资者怎样规避风险?

  江海波: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目前最大的风险,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业绩下滑风险。尤其是一季报变脸、中报预警的股票。其二,炒作资金出货风险,尤其是上市后最大涨幅超过50-100%,高位放量出货或借高送转放量出货的股票。其三,限售流通股解禁风险。既包括上市满三个月的机构配售股解禁,也包括上市满一年的发起人配售股解禁。与之对应的是,创业板目前最大的机会,是上市后未被大幅炒作甚至上市后跌幅较大、有机构入主且业绩成长性较好的创业板新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2943.html

更多阅读

掌趣科技是创业板吗 麦杰科技二度梦断创业板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在冲刺资本市场的道路上,总有公司鱼跃龙门,亦有公司败走麦城。  7月31日,证监会公开发布发行审核公告,上海麦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麦杰科技”)首发申请未获通过。  这已是麦杰科技冲击资本市场的第

创业板退市第一股 创业板退市风险大起底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2011年11月末,在A股一片凄风苦雨中深交所拟就《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有三个看点:一是将退市条件从11条扩容到13条;二是明确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通过借壳实现恢复上市

创业板 高管减持 创业板高管请辞风波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撰稿·陆澍敏      创业板开板至今不满一年,可今年以来已有24家公司的33名高管辞职,且都任期未满,个别上市公司高管通过董监事换届选举而“隐性辞职”尚未统计在内。请辞理由千奇百怪,包括“夫妻两地分居

未成熟 创业板未熟

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半年来经历大起大落的创业板仍然青涩未熟,所以支持IT企业的投资者需要拿出明智的眼光。  本刊记者  张静  4月中旬,创业板集体出现暴跌。股价一度高得让人称奇的神州泰岳迅速跌停,引发创业板个股全面杀跌。

声明:《未熟非女生 创业板未熟》为网友未了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