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一直在提招行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取得一个最佳平衡,提高招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如何建立一个合理制度去定价风险?
马蔚华:我在福建看到一幅对联,叫做“鸟在笼中关羽不能张飞,人在世上八戒还需悟空”。这句话很有意思,而且和我们招行的经营理念很符合,我们这十年不断变革更新我们的口号,用理念去引导大家——一家银行最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并不是那些具体的事情,也不是制度,当然制度很重要,而是更高层次的理念和文化熏陶。如果员工如同我们的理念了,文化就变成他们行动的源动力。所以,我们不断给全行员工灌输新理念,最开始叫“因您而变金葵花”;后来又提一三五理念;再后来又提“十变”,包括现在的二次转型也是一样。 记者:所以,您的意思是,文化是制度的润滑剂,甚至比制度可能更重要? 马蔚华:制度这个东西呢,是用血换来的,这个“八戒”就是制度。银行是高风险行业,没有制度不行,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制度是认识的产物,它永远落后于实践,实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任何好的制度,包括法律,你总不免落后于实践。而且,制度是被动的,你必须强制执行,很可能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你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制度,但是你又不能迷信制度,任何制度都有漏洞。 怎么办呢?那就“八戒还需悟空”了,那就是让制度服务于文化。那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呢?就是让员工把招商银行变成自己的事业平台,把工作上升到一种行为理念上,我不是给别人干的,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为招行服务和为自己实现价值一致性,而实现招行的利益就是实现国家的利益,这也是一致性,这样文化深入人心的时候,制度就自觉执行,就这关系。 所以,什么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那些产品,不是服务,而是你自己特定的文化。产品能复制,但核心竞争力偷不去!再好的产品在信息化的今天也会被迅速复制,你得到优势、失去优势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你自己的特定文化别人学不去,这就是竞争力。 记者:我记得招商局银行董事长秦晓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制度根本上是为了保障实现一套核心价值观,这套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的权利”,您关于制度和文化的逻辑和秦晓博士是否一脉相承? 马蔚华:是的。我觉得招行最大的竞争力是文化的力量。我们员工真的很可爱,到了招行就像着迷一样,都带着某种宗教式色彩。我们很多分行行长原来已经是国有银行省行行长了,还会辞去职务,到这儿招兵买马,从零开始。很多人是从网上、从我在大学的演讲受到感染,然后他就了解我们,选择我们。招商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我们事业和员工的奋斗结合在一起,他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价值,他和招行是同呼吸,共命运,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他才能忘我。 记者:您的“一三五理念”是我们了解比较少的,能请您具体解释一下吗? 马蔚华:一就是效益、质量、规模全面发展。 三就是三个理性。第一个理性对待市场,市场热的时候你不能乱,市场冷的时候你不能怨。第二,理性对待同业,所有银行不管大小,都有你要学习的地方,不能妄自尊大;所有同业非理性的东西千万不要学,别人超过你你也不要学。第三,理性对待自己,不断寻找危机感。我们行里有个员工论坛,所有员工都可以署名或者匿名给所有领导提意见。我们A股上市那年,形势特别好,结果一个员工写盛世危言,很尖锐,比较符合事实,我们就全体总行老总坐下来学习,还给这个员工奖励。五就是五大关系。第一,管理和发展的关系。管理和发展是相互性,管理水平决定发展半径。我们认为,资产增长在20%以内,管理应该都没问题,但如果超过20%可能管理就有点压力。比如小企业贷款中心去年发展很快,今年我希望他们能够放慢速度,消化管理。第二,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我们的拨备覆盖率是257%,如果我把它变成效益,我可能拿出一半来增加我的利润,但是中国的不确定性很大,我首先保证质量。第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银行很多时候是为未来投资,所以不管眼前多灿烂,都不能牺牲未来。第四,是股东、客户、员工的关系。股东是利益最大化,这肯定是我们的目标,资本市场没有慈善,买你的股票不是对你的鼓励,不是对你的施舍,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回报。但是股东回报从哪来呢?得从市场来,从客户那来。那么谁去维护市场,维护客户呢?是员工。所以,虽然最终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着眼点是我们的员工,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利益。第五,社会责任。我们界定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一个好的企业的区别在于,一个好企业只是向这个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伟大的企业不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尽社会责任,尽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