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私人股本公司垂涎中国增长故事所呈现的机遇。但限制性的监管和不愿出手的卖家意味着,中国基本上对那些收购“大王”持抵制态度,迫使他们只能专注于投资少数股权。
不过,昨日披露的中国最大电器零售商国美(Gome)内部发生的又一场企业纠纷,将无情地提醒外资集团,在中国投资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一度是中国首富,他在2008年因涉嫌公司犯罪被拘留和逮捕,自那以来一直被禁止与外界接触。 黄光裕仍是国美最大股东,拥有34%的股份,他的消失对公司造成极大冲击,在香港上市的国美股票暴跌。于是国美着手物色一家外部投资者,以帮助稳定局面,去年夏天,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同意以可转换债券形式,进行4.18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并得到三个董事会席位。 这家美国私人股本公司确信,自己能够扭转国美的销售局面,并将自己的投资视为一个难得的机遇,在中国领先的消费者企业之一购得有吸引力的战略股份。 鉴于没有人能够确定黄光裕是否乐意让贝恩资本介入,这宗投资充满了风险。贝恩资本中国主管竺稼(Jonathan Zhu)对人们的担心不以为意。“投资总是有风险的,我们感到相当满意的是,目前的风险/回报前景,证明这宗投资是值得的,”他当时表示。竺稼本周看到,黄光裕似乎通过自己的委托代理人,用自己的股份投票反对贝恩资本的三名董事重新当选。但该公司立即再次任命了这些人。“这正是为什么当初其它多家私人股本公司放弃了这宗(国美)交易,”一名熟悉售股讨论的香港投行人士表示。“在主要股东可能反对你的情况下,你怎么对一家企业投资?” 中国许多增长最快的企业是私人所有的,其创始人往往不愿与海外投资者分享权力。外国私人股本对企业战略施加影响力的能力,可能严重受限。 业内高管表示,在中国企业界,外国私人股本与当地企业就战略、治理和影响力发生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 KKR也有过自己的头痛经历。这家美国私人股本集团曾于2007年在中国天瑞水泥(Tianrui Cement)投资1.12亿美元,此后与天瑞创始人发生了广受媒体关注的纠纷。 英国《金融时报》在2008年曾报道称,TPG卷入了一场法律纠纷,对方是日本日新租赁集团(Nissin leasing group)在华子公司的中国管理层。在一次激烈的争执中,当地经理人把警方叫到该公司的上海办事处,促使TPG方面的人员离开。 尽管存在种种挑战,但外国私人股本集团也有可能获得非凡的回报。 TPG在达成向中国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出售自己所持深圳发展银行(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多数股份的协议后,已坐拥20亿美元的利润。 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对中国太平洋保险(China Pacific Insurance)的少数战略投资,使其得到了可观的回报。凯雷曾帮助太平洋保险进行现代化改造,然后成功上市。 高盛(Goldman Sachs)私人股本部门3年前对海普瑞药业(Hepalink)的区区500万美元投资,正使其坐拥大约10亿美元的账面利润;海普瑞是一家刚上市的中国医药公司。 “在中国投资,需要有巨大的创造力,还要敏捷,能够对快速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香港的亚洲私人股本研究中心(Centre for Asia Private Equity Research)董事总经理Kathleen Ng表示。“外国私人股本投资者的确需要对自己做生意的环境有一个清醒意识。” 译者/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