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金融危机中大举刺激经济,目前澳大利亚政府财政赤字已达368亿美元左右。为了在2012-2013财年实现政府财政扭亏为盈,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旺于5月11日公布预算案,拟通过大力征收资源税弥补财政赤字,即从2012年7月1日起对资源行业征收高达40%的资源税。澳大利亚的“创收”活动让中国遭了殃。安邦《策略研究》5月号的一篇文章梳理了2005-2009年中国外向型投资的相关信息,发现澳大利亚是中国非债券投资的最大终点站,五年间累计达298亿美元,而且,中国的对澳投资(含失败的收购)绝大多数集中在金属和采矿业,占总数的69%。但是,在中国对外投资受挫的地理分布中,澳大利亚同样以272亿美元的投资金额高居榜首,显然澳大利亚对中国资金的大举进入早已有不安和警惕。因此,澳大利亚开始讨论征收资源税后,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在5月6日的研究简报中就明确警示道,中国对澳矿业投资面临被“剪羊毛”的风险。
资源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根据澳大利亚的计划,从2012年7月1日起,资源企业开采的不可再生资源所获利润的40%,将作为税收予以上缴,如果算上企业税、提炼成本及资本投资回收等,资源类企业的法定税率总计将高达约57%。粗略估算,煤价约在每吨100美元时,现行的资源税大约只有每吨5-7美元;新税制实施以后,税务成本将上升至每吨20-25美元,新税制带来新增的税收成本达每吨15-18美元。而资源类项目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可能刚刚开始运营就赶上征收资源税,项目收益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一些企业还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投资回报不成比例的情况。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资源类项目的青睐,令资源类并购价格逐步增高。不过,很多中国企业最近收购的项目,即使收购价格偏高,在没有资源税的情况下,项目的收益前景还是不错的,所以目前已有众多中国企业选择在澳大利亚投资,其中包括许多业界领袖如宝钢、中铁、中石油、中石化、华能电力等等。4月30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就刚刚批准了中石油和壳牌公司对Arrow能源有限公司提出的34.4亿澳元的收购投标。随着近年来海外并购经验的增加,中国企业开始避免试图取得完全所有权或控制权的倾向,更多地转向合资企业或企业联盟的方式。突如其来的资源税无疑给正在努力寻找和开发海外资源的中国设置了新的障碍。 对此,中国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就表示,这会使中国企业赴澳投资趋于谨慎,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则称正在重新评估手上的几个澳洲的矿山项目,鞍钢、沙钢等钢厂老总也无一例外地表示了担忧。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的资源类项目是大势所趋。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三井物产就采取融资的方式投资了一部分矿山,掌握部分股权,使矿山的利益与日本商社的利益结合到了一起,让日本企业能在铁矿石谈判中游刃有余。在今天这个“资源为王”的时代,中国面临的投资环境比日本当年要凶险不少。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财政状况都显著恶化,澳大利亚借资源税来平衡收支的做法可能会被其他的资源丰富型国家所仿效,这使得未来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资源类项目时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安邦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之路尽管磕磕绊绊,还是要坚持前行。中海油曾经因美国政府的干预而不得不放弃尤尼科,中铝注资力拓也在最后时刻功败垂成。在海外资源类项目中遇到困难和障碍,中国企业已不是第一次了,未来新的挑战是中国企业家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