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目前部分量产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长安“奔奔MINI”:
或比普通微车贵10万
在长安董事长徐留平勾画的新能源汽车蓝图里,他计划未来三年用10亿元巨资砸出长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翘楚位置,实现混合动力在商用车、A级、B级、C级产品的全线覆盖,并利用在混合动力上的优势向电动汽车发力。
4月12日,全球第一款混合动力微车——长安S460在重庆问世,这是长安继自主品牌首款混合动力车杰勋上市和中国首款纯电动微车奔奔MINI下线后的又一新品。
奔奔MINI今年下半年即将进入市场,但对于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长安仍持谨慎态度。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推广上力度更大,但中国的电动汽车仍处于刚刚进入开发初期和示范运营阶段,运营模式还不清醒,特别是电池技术还非常不成熟。他认为,要跟传统汽车相提并论,电动汽车可能还需要10年的征程。
高价格可能会将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挡在门外。任勇对记者坦言,传统的微型车价格在4万~5万元,而纯电动微车的价格可能要贵出11万~12万元,其中主要成本来自电池。要降低价格,必须实现电动汽车规模化和产业化。“一个电动车平台要达到30万~50万辆的规模,才能将价格回归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任勇对记者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主要市场还是在政府采购,个人消费市场亟待开启。
除了价格、电池因素之外,对于电动汽车如何充电,也有太多不确定性。是到“充电站”充电,还是到“换电站”直接更换充满电的电池?一切尚待实践。长安也在寻求合作,希望为即将上市的纯电动车设立配套的基础充电设施网络。
成本
售价:未定价
使用成本:纯电力驱动下每公里成本0.096元
输出功率
未提供
电源
电池来源:未提供
补充方式:充电
充电时长:220伏电压6小时内充满
续航里程:120公里
商用
2009年12月样车下线,2010年年底小批量生产、正式上市,并在重庆市进行示范运行。
(数据来源:长安提供)
通用“Chevrolet volt”:
我不再是“汽车”
今年年底,通用新型电动车雪佛兰伏特(Chevrolet volt)即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正式上市。这款车与以往那些“电动车”究竟有何不同?
通用汽车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是纯粹意义上的电动车,而不是拥有两套系统的混合动力车,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双模式汽车。”
与以往其他品牌的电动车相比,雪佛兰伏特的颠覆性体现在已经可以把“汽车发动机”完全抛弃。目前已经商业化的所谓“电动车”由于电池组动力的问题,往往需要附加装备一套传统汽车发动机系统以备电力耗尽时之用,而雪佛兰伏特虽然装备了汽油(或乙醇)油箱,但其作用却不是为“发动机”提供能源,而是为“发电机”提供能源。
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如果说现在通用还冠以“通用汽车”的公司名称的话,雪佛兰伏特在其车辆家族中已经显得名不副实了。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发动机就是其心脏,而对于电动车而言,电池组则是技术的关键,但令人失望的是伏特的电池单元由韩国LG化学生产。这意味着通用在电动车领域的电池技术方面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仍待观察。
去年9月,通用汽车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成为车辆研发试验中心,并将参与通用全球车型平台和前瞻技术的开发。该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针对纯电动车的电池组的研发的确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也包括氢能源的研究,但我们还承担着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这涉及到对于车辆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
成本
售价:约4万美元(美国政府补贴后售价3万美元)
使用成本:纯电动状态下每公里成本2美分
输出功率
电动马达150马力
电源
电池来源:由韩国LG化学生产
补充方式:充电
充电时长:240伏电压3小时内充满
续航里程:64公里(燃料罐加满燃料时,还可行驶距离超过480公里)
商用
2010年初小批量生产,2010年底在加利福尼亚正式上市
(数据来源:通用提供)
大众“E-UP!”:
2013年投入量产
“在这次北京车展上我们会展示两款纯电动的车,之后我们会进行小批量生产。按目前计划,2013年,大众将在世界范围内实行批量生产电动车,包括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对于之前业界普遍关注和期待的混合动力版途锐,张绥新表示,“现在已经开始投放市场,应该很快会引到中国来。”
实际上,在今年3月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推出途锐混合动力版并披露大众电动车发展时间表,计划到2013年,大众将至少推出电动高尔夫等7款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并实现对电动车型的量产。
根据大众公布的时间表,2011年,大众将推出一个由500辆电动高尔夫组成的测试车队,2012年8月将首发捷达混合动力版,2013年8月首发帕萨特混合动力版,同年10月发布高尔夫混合动力版。2013年起,大众将把电动版UP!车型“E-UP!”投入量产,并在同年年底推出电动捷达……
虽然此“电动计划”颇为宏伟,但张绥新还是表现出谨慎,他估计电动车市场真正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可能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条真正的车用锂电池生产线投产。2009年5月,大众曾与比亚迪签署了一份在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驱动)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除了电池,张绥新认为价格也是电动车走向大众消费者的一个不小障碍,“同一款车,电动车型的售价要比传统能源车型高出10到15万元。但是这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大家都在做。”
成本
售价:未定价
使用成本:以欧洲电价计,百公里成本2欧元
输出功率
电动机最大功率60kW
电源
电池来源:不详
补充方式:充电
充电时长:快速充电1小时内充入80%;普通充电模式下5小时充满
续航里程:130公里
商用
2013年投入量产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电动汽车:现实离理想有多远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贾新光
国内有一种说法颇能忽悠人:传统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到头了,我们不必再在这个领域跟在外国人身后追赶;我们应该直接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国外先进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殊不知,汽车产业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跳过传统动力的研发直接将新能源技术推向市场。
不能否认,在世界汽车格局中,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传统技术上处于劣势,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优势仅仅是相对于中国传统汽车技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而言。正如2010年1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所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