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民袁先生去了一趟心理诊所。他最近总感觉腰酸背痛,休息不好,工作没精神。心理医生告诉他,作祟的是他脑子里一堆混乱无序的“密码”。 袁先生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输入开机密码;查看短信,输入短信密码;到单位打开电脑,提示先得输入密码;翻阅电子邮箱,还是密码……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袁先生翻开钱包,里面有11张银行卡,他说每张卡都有查询密码和交易密码,还有网银密码、交易“U盾”密码、电话银行密码,这一折腾,就是55个密码。此外,信用卡、医保卡、炒股基金卡、商场打折卡……这还不算QQ、MSN、网购、读书俱乐部……袁先生算了算,自己的密码居然多达98个。“密码强迫症”赫然出现在袁先生的诊断中。
![父母 绑架生活 被密码「绑架」的生活](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22414499219.jpeg)
看似纯粹的个人心理疾病,但笔者随机调查了50名市民后发现,80%的被调查者都有5个以上的密码,30%的市民有10个密码,5%的市民称自己有20个以上的密码,其中70%的被调查者表示被密码问题搞得很郁闷,2%的被调查者称自己因密码颇感头疼,甚至怀疑自己得上了神经衰弱。“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因密码而出现过情绪压抑、焦躁不安等症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悦玲说。本来是想“锁”住别人的密码,没想到却“锁”住了自己,被密码“绑架”的现象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幽默。 隐私 从拥有密码开始 据史料记载,密码最早起源于希腊。公元前404年,斯巴达王国北路军司令莱山德在征服雅典之后,本国的信使赶到,献上了一条皮带,上面有文字,通报了敌军将断其归路的企图。莱山德当机立断,率师轻装脱离了险境。公元4世纪,希腊出现了隐蔽书信内容的初级密码。中世纪末叶,西班牙的平民百姓与贵族阶级的青年男女之间,为了冲破封建制度对自由恋爱的束缚,不得不采取种种秘密通信的形式,从而导致了各种原始密码的产生。 1984年以前,中国人完全无法想像自己会陷入这样的“密码生活”中。因为那时密码研究与使用几乎被军队及机要部门垄断。老百姓接触密码最多的是在电视、电影里看到间谍、特务们在使用“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的接头密码。直到80年代中期,随着银行提款手续的完善,民用密码研究才开展起来。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在存折没有密码之前,我们去银行取钱,只要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活期存款,仅凭存折就能拿到钱,无需其他手续;定期存款到期后,取款时也是如此。而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存款支取,才要存款人提供身份证原件。那时候,银行会要求用户在银行的底单上印上存款人的私章——取钱的时候带上私章,由银行职员核对印鉴,这是最早的银行密码的雏形。到了1993年,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银行业务实行电脑联网。其中与个人关系最紧密的是活期存款,银行从那时开始让储户设置个人密码。 渐渐地,当你需要对某种东西进行特殊保护时,便会习惯性地设置密码。银行卡、电话卡、QQ、MSN、邮箱,以至于到论坛上注册一个用户名,也需要设置密码……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也都有密码设置的功能,日记本、电脑,就连一个Word文档,也可以用特殊软件进行加密,需要打开文件时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操作才能成功。时至今日,密码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守护个人隐私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某种东西是否被喻为隐私的一种象征。 “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焦虑或者情感的困惑,如果无处释放,憋久了,想不抑郁都难。所以我把他们全部释放在只有自己能够看到的网络空间中,我不喜欢找人倾诉,因为有时会不经意间成为别人饭后的话题。”孙先生对于密码是又爱又恨,“有了它,自己的隐私被保护得滴水不漏;可一旦忘记它,便出现了世界上最难过的事——它就在眼前,但我却用不了。” 幸福生活 从管理密码开始 如今,一次次输入密码让我们感到繁琐,可却又那么重要。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感情,正在那一串串密码后面完成着现实和虚拟的各种交替,同时也在展现着无奈但又真实的自我。显然,密码已经为人们的生活上了一把锁。就在人们利用科学手段化繁为简地认知世界的时候,我们却陷入了自己编织的密码之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一个人一生有多少时间要花在输入密码上?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脱离密码的困扰呢?”??在一家保险公司做财务的姚笛每天都被自己设置的密码所折磨。每个月辛苦挣来的薪水,姚笛把它们放进了一张半个巴掌大的卡片。密码,是打开自己小金库的“钥匙”;自己的电脑,姚笛加了密码,这道密码像把锁,封住了她的个人世界,这时的密码就是她的隐私;姚笛是做财务的,每天都要多次凭借密码进入自己的工作平台,这个密码守的是她的饭碗和公司秘密。至于上网收发邮件、聊天、购物……每个用户名都代表着一个“姚笛”,每个用户名的密码成了一张姚笛在网络中与外界接触的通行证。现实生活中,要查询自己的手机费用,要输入密码;小区的门禁,是密码的……“我知道真实的自己是惟一的,可密码太多了,多得让我在很多地方被密码代替。没有密码,很多时候我就不是我自己了。我觉得我设的根本不是密码,是烦恼。”姚笛苦恼地说。 为什么现代的生活如此需要密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无法完全相信每一个人的社会,只要有人,就会有各种欺诈。所以,密码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有秘密,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人不易犯罪。”一直提倡个人管理的吴小姐说,“密码看似由多项排列组合构成,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管理意识。如何设置密码可以看出一个人生活能力。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