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范围来看,由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各地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量增大,使农民工就业空间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变,劳动力资源呈多方向、多区域流动趋势,原来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集中流动的劳动力转向全国范围。2008年危机发生后,原劳动力输出大省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积极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吸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其次,由于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相继出台取消农业税等重大政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强了农民工在家安心务农的信心。再次,危机发生时,部分企业采用裁员减薪措施应对危机,极大挫伤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从我市出现招工难的企业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的行业,如纺织服装业。这些企业招工难的原因,一是工资待遇偏低,用工缺乏吸引力。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基本月工资一般为1200~1500元,大部分企业低于1500元。我市与周边城市湖州、台州、昆山等地相比,平均月工资相差200~300元。二是劳动强度大,月收入工资超过2000元的熟练工,日平均工作时间达8至10小时。三是工作环境差,纺织企业一般噪音较大,正如一位纺织业主所言,许多员工要离开企业,是因为受不了织机的噪声。四是用工不规范,权益难以保障。这类企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与外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等行为,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原因”,政府出头去帮企业招工,其弊端不言而喻。事实上,这份“官方答案”也间接呼应了费晓波的呼吁:让企业自己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企业自己考虑,要不要减少生产规模,要不要转型,行政干预只能是一种负的服务。”费晓波说。 “质”的复苏仍稀罕 嘉兴拥有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其下辖的桐乡县濮院镇是中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今年春节一过,濮院就出现了大面积“用工荒”,羊毛衫企业劳动力缺口近50%,3000多家毛衫企业为招不到足够的工人而发愁,用工短缺问题以及日益看涨的薪酬,已成为这些赚取微薄代工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块“心病”,但“量”的复苏依然刺激着产能扩张的冲动。 “主要缺操作工,工种重,时间长,工资待遇不太高。”濮院羊毛衫技术学校校长刘斌功介绍说,从去年末到现在,该校只培训了100来人,而往年这个数字是800~1000人,“来学的人少了”。刘斌功还发现一个新变化,现在很多男生都喜欢学习一项“套口活”技术,5年前只有12%的男生愿意学习这项技术,现在是80%,“干活轻松,月薪3000元左右”,这说明“新学员在转型”。 在刘斌功看来,濮院羊毛衫行业操作工短缺原因有三:一是企业老员工转型当电脑操作工了,由此空出一部分岗位;二是全国羊毛衫工厂遍地开花,一部分转移到其他区域去了;三是从其他行业转型来的人,需要培训才能上岗,但要交学费,他们不愿意学,没进工厂,没进培训学校,又走了。这表明,“量”的复苏面临着严峻挑战。事实上,整个嘉兴“用工荒”,以技能型岗位缺口为主,达到6.8万人。 岳姚祥是嘉兴成功企业家的代表之一,他当兵、打工、辞职、下海,也是产业转型的先行者,从传统皮衣到时装,从家私项目到高科技项目,经历过转型之痛。在金融危机前生产及销售形势大好之时,他就积极寻找新项目,高科技项目,“完全不同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那时他已经意识到,嘉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人力成本低”,但这“隐藏着危险”。
“最大的难关就是,对于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的企业来说,今后没有那么好的环境提供给我们了。首先,人民币升值,等于去掉了企业近15%的利润。其次,国家出口退税率调低,又去掉了8%的利润。再加上新《劳动法》施行,对我们蒙努这样有着上万名劳动力的企业来说,每年仅用人成本就将增加3000万元。”可惜的是,岳姚祥这些理性的思考,对嘉兴企业主们来说仿佛天方夜谭,面对雪花飞纷一般飘来的外贸“大单长单”,大家还是乐于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
面对“用工荒”这个现实壁垒,濮院羊毛衫企业兴起了技改热潮,“以高科技设备来取代传统的人工”。以浙江利仕织造有限公司为例,它一年产量接近250万件,采用传统手摇横机,“最起码得有七八百人,每天工作12小时,还得确保不请假,才能消化完。”但去年以来,这家公司投入1亿多,引进200多台电脑横机,用工一下子缩减了3/4。虽然“一台进口电脑横机就等于一辆奥迪车”,但面对“用工荒”,濮院羊毛衫企业主一个个豁出去了,今年已进口电脑横机900多台。技改的主要目的便是“保产能”。 刘斌功告诉记者,当前“用工荒”对嘉兴企业主们搞产业升级“有很大启发”:“老板们头脑很清晰了,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用工更加荒,越来越紧缺。想生存必须创新,打造品牌。光想着眼前,怕亏本,不给员工交保险、福利,这种企业办不下来了。3~5年内,嘉兴一定有一大部分企业靠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壮大。”在嘉兴市经贸委,记者也听到一个事实:当前,订单越来越向规模型企业集中。如此下去,“低、散、小”型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 这就不难理解,当地媒体会把濮院技改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相提并论。“用工荒”的背后,濮院正在上演一场洗牌大戏,那些因为人工不足无法接单的企业,或者不能满足下订单者的需求的企业,将慢慢失去客户的耐心和信任。“保产能”实际上就是保订单,保生存。因此,“用工荒”直接导致了濮院技改的热潮。问题是,紧缺的财力用于进口昂贵的设备,过分注重“保产能”,使得不少企业没有能力去创新,去做品牌,只能继续做一头任劳任怨的“代工牛”。在这些企业,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之路的时间表就这样慢下来了。 涨薪,这是必须的 从产业结构看,那些高耗能、低利润、员工收入低的行业,成为招工难的多发区。技改固然是应对“用工荒”的一个有效法宝,但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环节根本没有办法用机器来代替人力。 “随着用工荒现象的出现,表明我市低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企业必然会采取提高工资待遇等方式,来增强用工吸引力,企业用工生产成本必将增加,而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因其附加值低,已开始不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了。”嘉兴市经贸委这个判断,正如费晓波所言,一些行业会慢慢从嘉兴消失,“20年前上海也是中国纺织重镇,后来一样转移出去了。” 不过,当下大多嘉兴企业主们可无心做这些战略思考,他们着急的是,那些空缺的劳动力从哪里来?嘉兴市经贸委也给企业出了“四策”,一是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用工吸引力,“引进外来劳动力,解决用工短缺的关键是提高职工工资待遇”;二是保障民工合法权益,“改变短期用工行为”;三是调整用工条件,适当降低在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方面要求,扩大用工范围;四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要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