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国不存在‘用工荒’,”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人社厅)政策研究处科长范粟说,“起码在山东省是这样的。我们的劳动力总体还是供大于求的,所谓‘用工荒’,可能只是一段时间的企业招工难。” 2010年初,山东一家权威机构对本省用工情况做了调研,调研报告称: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山东人力资源市场总体呈现供求两旺的态势,但供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企业缺工问题逐步显现,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在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日照五个沿海城市,有50%的企业招工不足,而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登记的供求情况来看,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五市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即招聘职位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18,五市缺工人数共计22.26万人。 从劳工方面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确实在逐年减少。山东省从2001年以来,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万人以上,但年均以15%的速度减少,这部分劳动力中有超过80%是40岁以上的人员。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生育率普降,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效应已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显现。根据山东统计年鉴显示,该省1990~1994年的出生率分别为18.21‰、15.40‰、11.43‰、10.49‰、9.69‰,新增劳动力逐步减少的趋势显而易见。 此外,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山东省的农民工流动,近年来出现了新的趋势,80后及90后成为农民外出打工的主力。他们不愿再像父兄那样,仅仅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纯粹靠出卖体力来赚钱。但要想在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些年轻的农民工必得有一技之长,能够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并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成长,除了上大学之外,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成为他们走向城市的跳板。 技工院校没有“就业难” 上述山东省那份调研报告认为:从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技术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需求总量的43.51%,但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却是:无技术等级或职称人员占了总数的58.87%。从供求对比来看,具有技术等级或职称人员明显供不应求,求人倍率均大于1,且技术等级越高,求人倍率越大。对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求人倍率均达2.27,明显高于其他各技术等级及职称人员。 这是一个大趋势:中国劳工正在从一个主要出卖体力的群体,向对高技能工人大量需求的途径转变;中老年农民工日益让位给80后、90后农民工,但中国社会显然还没做好这样的准备。 2009年6月,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招聘了5名大学生掏粪工,此前,记者还在武汉洗脚房里见到过在此就业的武大毕业生。济南一名老掏粪工欣喜地说,昔日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小时候不好好读书,长大了让你去当挑粪工!”而现在呢,“我们要的都是大学生了。你不好好读书,还当不上掏粪工呢!”央视主持人朱军评论说:“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的意义体现在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因为,无论是在思维,还是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从而将使中国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掏粪。”
![广东省技工院校微课 技工院校能解“用工荒”?(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2284386324.jpeg)
山东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李启国认为,朱军的发言源自于他不了解实际情况。在使用和改进挑粪工具方面,大学生不如一个受过培训的技校生,甚至不如农民工。“一个大学生学4年本科,每年花几千元学费,毕业后来掏粪、洗脚,专业不对口呀,不如我们技工院校,培训3个月就可以了。当然劳动都光荣,但技术层面的掏粪工、洗脚工的培养,应该由职业院校承担,国家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等人才,应去到能发挥他们作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