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命运其实有很多种可能。2006年8月,如果它没有和国泰的一揽子股权与营运合作协议,它很可能没有打造“超级承运人”的底气;2007年,如果它没有狙击东航与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合作,它在进攻上海时不可能如此主动—这些,正是这家央企故事的迷人之处:一个央企,可以通过市场化尝试、努力,获得选择自己市场化扩张的自由。尽管市场化扩张换来的未必是央企身份的淡化,甚至于这样的选择被市场派解读为垄断式野蛮,被管理层视为“不听话”。
深圳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航”),是国航对实现市场化扩张的一次尝试。 深航成立于1992年11月,是由国航、广东广控集团公司、深圳全程物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投资组建而成的,国航持有共25%的股权。当时深航拥有员工4000多人,波音737系列客机27架,经营国内航线80多条,并已经拥有广州、深圳、南宁、无锡4个航空基地,总资产规模41亿元。 “其实,当年没有国航就没有深航,国航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飞行员、机务人员、管理人员都是国航输送的。”孔栋回忆道,潜台词不难揣测,这是国航拿下深航顺理成章的理由。 不过,深航却曾两次与国航失之交臂。 第一次是2000年。深航发起人之一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因财务陷入困境,欲将所持有40%的深航股权转让套现。李家祥在《大道相通》中回忆,在2000年到2001年间,国航的经营业绩较差,而且当时也还未能对未来的战略布局形成明确认识,因此在犹疑中错失了良机。孔栋佐证说:“当时国航实在是没钱。” 第二次是2005年。5月23日,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举行深航65%股权的拍卖会。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一次国有资产拍卖案,也是民航大型国企控股权首次面向省内外转让。消息一出,投资者接踵而来:国航、外运股份、中石化、平安保险、中信集团,还有像花旗银行、新桥投资、美国国际集团这样的外资背景的财务投资人,更有北京当代集团等一些看好民航业前景的民营资本。深航的股权炙手可热。 拍卖前,市场上曾预估,深航65%的股权价格在14亿-16亿元之间。经国航董事会的反复研究,最终将深航65%股权最高作价为不超过21亿元。国航是中国三大航空集团之一,也具备经营全国性航线网络的行业资质,又是第二大股东。在多重有利条件之下,大多数人认为国航此次参与竞拍可保无虞。 出乎意料,在93轮的连续竞价后,由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润”)和亿阳两家民营投资公司组成的联合竞标人最终以27.2亿元的天价拍得深航股权。而且,这两家投资公司此前从未涉足民航领域。 这样的结果有其政策背景。从2005年1月15日起,民航总局对民营投资主体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再作限制,而在此项政策出台之前,鹰联航空、春秋航空、奥凯航空等民营航空运输企业已经通过了中国民航总局的组建审批。这意味着中国的航空运输市场已放开了对民营资本的准入,中国航空业已经进入市场化运营时代。依据深航当时的盈利能力,最终27.2亿元的成交价格,至少相当于深航经营10年的利润总和,巨大风险可想而知。时任国航董事长的李家祥决定退出这场“拍卖闹剧”。
第三次机会从天而降,孔栋自然要牢牢抓住。 2009年11月30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深航实际控制人李泽源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李控股的汇润拥有深航65%股权。在李泽源被带走的第二天,国航任命副总裁、深航董事樊澄担任深航党委书记。随后,国航财务部总经理李有强被委任为深航总会计师。 “我们要尽股东的责任。因为,25%是国有资产。深航第一大股东涉嫌犯罪,决策出了问题,一定要确保深航的飞行安全、运营安全、还有国有资产的保全。最后是员工队伍的稳定,这是我们考虑这件事情的原则。”孔栋说。 根据深航2010年1月的数据显示,其总资产超过200亿,机队规模达到136架。位列中国民航第五位。在孔栋接受采访后的第三天,国航公告,深航增加注册资本51250万元,其中国航出资约6.8亿元,其中约3.4亿元为注册资本,另约3.43亿元为资本公积金;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出资约3.48亿元进行增资。随后,国航对深航的持股比例由25%上升为51%,成为深航的控股股东,全程物流持股25%,而原公司控股股东汇润投资持股比例由原65%下降为24%。 “收购深航是(国航)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一个举措。”吴琪称。 理由在于,“星辰计划”后,通过与国泰交叉持股,北京、香港成为国航的双枢纽。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香港的实力在逐渐减弱,而且香港主要以国泰运营为主。除了成都是国航的区域性枢纽外,国航需要第三个枢纽。 去年底,罗兰·贝格给国务院国资委做了一份报告,其中一个结论是,中国航空公司面临两难的格局,一方面是,在国内很难赚到钱;另一方面是,国际上有钱赚不着。因此,在国际市场,产品和枢纽是关键;在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干线上可以用传统航空公司的做法,而一些非主干线上,可以做低成本平台来服务于国内市场。 “买下深航,用于低成本运作的平台,不是正合适吗?”吴琪说。在他看来,国航自己做一家低成本的航空公司做不来。“深航低成本的概念不是说不给你吃、不给你喝那种,是本身的运作的效率和成本,整个的成本系统。首先,它是一家年轻的航空公司,人员负担很轻,机队相对来说统一,飞机的利用率比较高。由于这些系统性的原因,导致了它整体的运营成本很低。” 然而,一些专家看来,国航如此少的钱就把深航控制下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一位航空界人士称,“搞深航和搞东星一模一样的:先把被收购企业的老大‘搞掉’,整个系统瘫痪,完了以后,再去做其它的工作,最后收购。” 闻此言,一位国航离职高管直称:“这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