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亚洲唯一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的国家,本刊记者对菲律宾进行了实地采访,试图找出原因。 罗萨莉的说法 3月的菲律宾,天气已是酷热难当。在这个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国,一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只有两个季节——从5月到10月为雨季,其余皆为旱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菲律宾去年遭受了创纪录的飓风灾害,损失惨重。今年却又遇到了罕见的旱灾,很多地方已有半年没怎么下过雨了。 本刊记者从位于吕宋岛南部的首都马尼拉出发,乘坐长途汽车一路向北,沿途横跨数条干枯的河流,原本宽达几百米的河床都只剩下了一条几米宽的小溪。此时正值春玉米即将收获的时候,枯黄的叶片在热风中互相摩擦,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1万菲律宾比索能干吗 为什么菲律宾种转基因作物?(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31178157662.jpeg)
5个小时后,长途车驶进了班诗兰(Pangasinan)省。这是位于吕宋岛中西部的一块平原,也是菲律宾最重要的粮仓之一。罗萨莉·埃利亚苏斯(Rosalie Ellasus)开着一辆崭新的进口SUV将本刊记者接到了她位于马纳瓦格(Manaoag)市的家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院子中间的晒谷场上铺满了刚刚收获的金黄色玉米粒,院子周围是一排羊圈,几只山羊在悠闲地吃草,院子后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种满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再过几天就可以收获了。仔细看,这片玉米叶片碧绿,叶形完整,密密麻麻的叶片遮住了阳光,地上看不到多少杂草。 “今年的庄稼全靠抽地下水灌溉,花了不少油钱。”罗萨莉说,“因为旱灾,今年玉米收成不好,每公顷只有8.2吨,比去年少1吨。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这就相当于少挣了3万比索。我们这里缺水,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只够自己吃。但是气温足够高,剩下的时间里能种两季玉米。玉米是我们的经济作物,挣钱全靠它了。” 罗萨莉不但说话的口气像个商人,就连衣着打扮也不像是一个典型的农民。“我本来不是农民,也曾经瞧不起农民,但现在我经常涂着口红,穿着高跟鞋去参加各种聚会,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农民可以是一个令人骄傲的职业。” 罗萨莉就出生在马纳瓦格市,她的父亲是个司机,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一家人从来没有种过地。20岁时罗萨莉嫁给了一名住菲美军士兵,并于1980年跟随丈夫移民美国,在一家医院找到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3年后她带着3个孩子回到菲律宾,花了70万比索买下1.3公顷土地(1公顷等于15亩),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70万比索大约相当于11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位单身母亲而言不是一笔小钱,罗萨莉决定好好经营,下半辈子争取靠它过上安逸的日子。可是一年后她就尝到了当农民的滋味,真的是一点也不好受。 “我一开始种的是杂交玉米,结果田里冒出很多玉米螟,把玉米棒子和叶片都啃得坑坑洼洼的。我赶紧撒农药,撒完也不放心,每天都要去查看一遍,饭都吃不好。到最后每公顷只收获了4.5吨玉米粒,又因为被玉米螟啃食后卖相不好,粮站不收,最后只卖出了3.5吨,勉强保本。” “种玉米很费钱,光是化肥每公顷就要9000比索,如果施用有机肥的话就要1.5万比索。再加上种子的费用、农药的费用、农机(柴油)的费用和人工的费用,每公顷玉米的各种成本加起来至少10万比索。” 2000年10月,菲律宾政府派来一支工作队,向县里的农民宣传转基因玉米。罗萨莉去听了科学家们举办的讲座,对这种不需要喷药的玉米很感兴趣,便主动申请把自家的田当做试验田,试种转基因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