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大选即将举行,此时我正住在纽约。这有弊也有利:坏处是远离大选;好处是隔岸静观。当我静静思索时,发现摆在英国面前的选择让我纠结:它是会成为一个大希腊,还是一个大荷兰?
![曾春蕾落选后何去何从 英国大选后何去何从?](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31125213677.jpeg)
英国目前财政赤字数额庞大,政府机构臃肿,公共债务节节攀升,比三年前预想的要贫穷得多。调整势在必行。问题是,这个国家将驾驭调整,还是将被调整所驾驭?然而,政客和民众却都否认英国面临这种选择。英国《金融时报》的在线模拟器显示,就连下一份支出审查报告中将提出的削减370亿英镑(合570亿美元)计划,也会让很多人不满。不过,我的同事们指出:“三大主要政党都不愿解释,打算从哪里找出至少其中的300亿英镑。”财政研究所(IFS)清楚地分析了政府的长期支出削减计划是多么简陋、愚蠢和难以置信。该研究所还发表了一份引人瞩目的报告,指摘政府拟实施税务改革的质量。理想主义者坚信,民主意味着开明的辩论。而这场选举无疑将残酷地戳破他们的幻想。 英国面临着重大挑战,其公共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高于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正如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所指出的,如今英国许多地区都无异于政府的附属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英国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达到11.4%,高于希腊、葡萄牙的8.7%和西班牙的10.4%。经合组织(OECD)预测,到2011年底,英国净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达到70%,低于希腊的101%,但与葡萄牙的69%相近,远高于西班牙的49%。 所幸,与这些国家相比,英国有三大优势:其一,英国在长期的公共财政管理方面赢得了信誉,尽管其公共债务常常远高于当前水平;其二,灵活的汇率(这要感谢戈登);第三,据IMF预测,今年英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仅为1.7%,远低于西班牙的5.3%、希腊的8.9%和葡萄牙的9.0%。英国基本上是从国内获得资金。英国私营部门目前的收支盈余占到GDP的10%。 然而,英国政府今后显然不得不面临艰难的抉择。那么,我为什么觉得,对英国来说,荷兰是个恰当的范例呢?不仅因为我母亲是荷兰人。荷兰比英国更早成为了商业和海上帝国。近三个世纪来,荷兰一直在相对衰落。相比之下,英国的衰落只有一个半世纪。不过,荷兰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算得上成功。它是大西洋主义者,稳定而民主,尽管它在政治上施行的是复杂的联合执政模式。它有着稳健的经济、成功的企业和强健的外部状况。荷兰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相对衰落后,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比英国富裕。 之所以说荷兰的例子较为恰当——甚至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英国似乎正在走向联合执政模式。同时也是因为,随着人口众多的新兴大国的崛起,英国成为强国的诉求将变得越来越可笑。拟定中的公共支出审查必将加快英国地缘政治衰落的步伐。实际上,英国必须调整自己的触角,使之处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我在最近的几篇专栏中就已指出,英国需要做的事情很清楚。正如剑桥大学商业研究中心的比尔8226;马丁(Bill Martin)最近在一篇出色的报告中所指出的:经济必须重归平衡,必须扩大净出口和投资;政策必须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必须制定消除财政赤字的可靠计划,大力削减高昂的支出。考虑到赤字的规模,在治安和公共部门削减薪水势在必行。若无这样的计划,英国恐怕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么允许通胀上升,要么重新陷入衰退。更糟糕的是,也许这两者都无可避免。 一个国家在政治上是否成熟,要看它是否有能力界定和做出务实的集体选择。不幸的是,近些年英国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糟糕,尽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危机爆发后才意识有多糟。此轮危机是一场测试。 不管此次选举结果如何,选举中产生的新政府都必须接受这一重大挑战。假如新政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因为自身力量太弱,或者因为酝酿再举行一次选举——市场可能会选择自行其是。英国很有可能避免成为希腊或者西班牙。但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它肯定会成功。它必须控制局势,而不能被局势所控制。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知道英国政治家们是否具备行动的勇气与成熟度。我希望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唉,我对此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