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再回顾
丹尼尔·格罗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环球财经记者 刘美 编译 距离雷曼兄弟破产已经18个月了,对于这场危机,各路人马早已经给出了各自的解释:网络作家和新闻记者、亲历事件的银行家和退休政府官员、把“我早说过”挂在嘴边的预言家和正在策划中的好莱坞大片……诸如“摩根CEO吉米·迪蒙的52岁生日晚宴被贝尔斯通濒临破产的消息打断”这样的桥段,已经在至少5本不同的畅销书中出现过了。在读者普遍审美疲劳之后,以金融危机为题的书籍还有销路吗? 事实上还有两条路可走:第一,对危机产生的原因作更彻底的解读;第二,对从危机到救市的全过程进行更整体的回顾。迈克尔·刘易斯的《伟大的做空》(The Big Short)属于前者,罗杰·罗文斯坦的《华尔街的末日》(The End of Wall Street)则属于后者。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出版,该书揭露了华尔街最大的赚钱秘密,成为盛极一时的畅销书。金融危机书籍往往以倒霉的失败者为主角,但迈克尔·刘易斯却总是能采访到不按常理出牌、最终赚得大钱的成功例子。在《伟大的做空》这本书中,他再次呈现了一出幽默、尖锐、颇具启发性的轻喜剧。 在他的笔下,读者将认识哈佛法学院高材生斯蒂夫·艾斯曼,在华尔街蓬勃向上的几年里,他因为幼子夭折而陷入对现实的反思之中。2004年,他在摩根士丹利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家小对冲基金,专门做空次贷债券。与他意见相同的还有迈克尔·贝瑞,这位自幼失去一只眼睛的残疾人白手起家,于2005年成立了做空次贷的基金。正是无数像艾斯曼和贝瑞这样的投资者,不断从大银行手中买入信用掉期合约,并在这场与华尔街巨头对赌的游戏中笑到最后。 做空之路充满荆棘,“一旦你决定成为一个做空者,那就意味着与整个世界为敌。”艾斯曼告诉作者。正如现代经济学鼻祖凯恩斯所说:“市场不理性持续的时间永远比投资者预想的要长。”直到2007年,做空者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艾斯曼的基金规模从7亿美元猛增到15亿美元,贝瑞的盈利也达到7亿2千万美元,然而不久他便关闭了基金。作者解释道:“当他证明整个世界都是错的,便遭到了全世界的嫉恨。” 因描写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事件而著名的罗杰·罗文斯坦则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故事,他的新书《华尔街的末日》描述了一幕蠢上加蠢、错上加错的救市之路。 罗文斯坦把悲剧一直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正是从那时起,金融机构从支持性行业逐渐膨胀为“大得不能倒下”的庞然怪物。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房地美、房利美、安吉洛·摩奇罗、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他们代表着一个信用泛滥的时代,一个购房者提供虚假收入证明就能获得巨额贷款的时代。然而,监管者却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毫无准备。根据书中的描述,贝尔斯通出事时,财政部一位副部长问他的同事,如果危机扩大该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没有任何计划。美联储官员竟直接打电话给富国银行CEO,命令他把公司“卖给高盛”。“好像又回到了战时的计划工业时期。”作者总结道:“政府管得太宽了。” 是的,华尔街远远没到末日那一天,因为政府和美联储还在不停地把纳税人的钱注入其中。伟大的做空者们仍然在豪华晚宴中乱窜,从银行家那里探听口风。华尔街仍然是作威作福者的乐园,不过这种情况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