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主品牌的误区 走出全球化陷阱 重树独立自主(3)



  也许有人认为,中国不走出口导向的道路,无法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然而生产过剩从来就是一个相对于分配的问题。中国要崛起,必须扔掉财富流失的包袱,丢掉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幻想,开动自主创新的机器。只要中国走“以内为主”的发展道路,把政策优惠更多的给予内需产业上,能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和贫富悬殊问题,改善收入分配体制,使大多数老百姓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手中有钱花,那么,中国十几亿人口足以给中国经济的内向发展提供充分的市场容量,被解放了的广大的国内市场,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所有阶层。

  丢掉幻想  独立自强

  《董事会》:换一个视角分析,作为真正了解美国、了解国际金融业和全球经济运转的“内部人”,您怎么看待中国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定位?

  黄树东:美国政府和智囊在许多文件中明白无误地指出,要把中国纳入到保障美国利益的格局里。要把中国纳入这样一个经济框架中,必须做到三点。第一使中国经济依赖美国,至少是依赖美国市场;第二,必须使中国经济走上低技术水平扩张的道路;第三,必须在金融上控制中国。美国对任何一个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国家都从不手软。日本是美国的盟国,美国对日的打击和扼杀尚且毫不手软,对中国这样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怎么可能不痛下杀手?!

  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目的,美国做了四件事:1.在中国入世文件中,迫使中国承诺开放银行,金融和资本市场;2.作为交换,美国开放了自己的低端市场,通过市场力量将中国经济引导到低水平扩展的轨道上;3.通过中国承诺的产业开放打击乃至摧毁中国的自主技术;4.严格限制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完善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只要观察一下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就会看出,美国对中国经济遏制的重点从产品市场到技术知识产权,从金融体系到经济体制的轨迹。而逼迫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重点。

  美国通过三个步骤,实现了“市场换财富”的战略:一是开放美国低端市场;二是通过官方和金融手段将赤字美元循环回美国;三是让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元储备沉淀下去,使其失去经济价值。对于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美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显:永远不会从中国手中赎回这些债券。中国将只能用新债券换旧债券。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只是一个会计符号,根本没有经济价值。失去流通性的不仅是1万亿美债,还有5000亿美元的美国“两房”债券。当一个国家持有的美债数额太大时,此国就很难把美债变现了,因为它一卖,美债的价格就会塌陷,由于中国永远无法兑现这万亿美债,所以它基本已失去经济意义。而中国由于有大约1.5万亿美元的资产不能全额流通,不能收回来变成国内投资,中国的发展就被严重抑制。而中国的万亿美元资产,只能被美国通过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等手段逐渐失去购买力。

  由于中国最终的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也集中在美国,导致中国在国家博弈中处于战略劣势。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如同一辆高速运行的火车,然而中国这辆经济火车的两根铁轨(美国市场和美元储备)却掌握在美国手中,成了中国经济的两个巨大的外生变量。假如美国动一动这两根铁轨,中国的经济火车就有可能翻车。不妨假想一下,美国只要把市场大门对中国关上,中国的GDP就会垮掉一半,大批企业就会倒闭,就会出现大量失业;只要冻结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的许多持有美元储备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就可能破产,中国的经济秩序就会被彻底扰乱,使中国出现未战先乱的局面。而美国动不动,什么时候动,如何动,则完全取决于它自己的国家利益。这是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

  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很少有搞金融自由化成功的,而失败的例子倒是不少,拉美地区许多国家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金融体系的安全关系中国经济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也关系到政权的长治久安。在世贸条约中,中国被迫承诺开放金融市场,中国金融体系是国际金融资本期待已久的最后一块重要的开发地。对此,中国要百般警惕!

  《董事会》:确实,在国家博弈中,在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只有牢记国家利益并自强不息的民族,才可能是成功的选手。

  黄树东 :是的。当代国家的经济竞争,主要是“资源-资本-技术”的竞争。而中国的成功崛起将从这三个方面动了美国的奶酪。从资源上讲,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美国是3亿人口的大国,现在是世界上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假如中国成功崛起,中国将成为世界资源的主要需求者,这是美国不能允许的!从技术上讲,假如中国成为自主技术创新的技术大国,将打破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技术垄断,从而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美国将不再能通过“资本-技术-体制”这种三位一体的专政谋取垄断利润,这也是美国不能忍受的!从金融上讲,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建立在债务基础上的霸权,最害怕的就是其他国家同美国竞争世界资本。假如中国成功崛起而成为世界上同美国竞争资本的净资本输入大国,美国将面临利息上升,资本短缺的问题,美国的庞大赤字将把它压垮,这也是美国所绝对不能承受的!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若成功崛起,动的是超级大国的奶酪,美国一定会千方百计加以遏制!美国曾经通过保护主义而崛起,在成了超级大国后,却要通过全球化消除所有国家的自我保护,试图把竞争对手永远关在通向强国之路的大门外。所以,中国要崛起,不能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

  《董事会》:目前,我们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结合“十二五”规划,您认为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崛起,应如何转换思路调整战略,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增强内生性增长的后劲?

  黄树东:和平崛起是依赖强权的善意,还是依赖自己的实力?显然是后者。一个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建立在能有效捍卫和平的实力上,而这个实力,就是独立自主的完整的经济体系和技术体系。让外国资本的掠夺式竞争在中国土地上横冲直撞,甚至还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把中国民族产业肢解得支离破碎,这是一种民族虚无的自杀政策,必将葬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中国一定要摆脱这种货物和财富流出的恶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走政府支持、关税保护、调动科技开发积极性、补贴资助科技产业化的道路,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国策,全力推行,艰苦开拓!中国应对这场全球危机的最佳方法是:去全球化,去出口导向,抵制金融全球化;制止货物的无偿外流,制止财富的无偿外流;去新自由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有人动辄要与国际接轨,向美国学习。要知道美国在技术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一个由政府和企业资助的庞大的研究体系,是一个在许多方面瞄准世界前沿并寻求突破的国家。政府和企业资助的许多研究并不直接源于商业动机和盈利动机,而是国家的整体利益。如果真要向美国学习,就必须学习美国高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旗帜(中国曾经也高举过)。通过开放而提升技术的想法,是想走捷径,怕吃苦。然而在国家竞争中无捷径可走!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毛泽东主席当年的勇气、智慧和远见,要用“自力更生”加“自我保护”,重新建立起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长城,没有保护就无法实施自主创新。

  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而且这个集权能以百姓的利益为依归,如此才能在这种国家博弈和软帝国体系面前,站稳脚跟,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走出自主品牌的误区 走出全球化陷阱 重树独立自主(3)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受访对象个人看法,与其供职机构无任何关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095.html

更多阅读

显著提升的近义词 自主品牌的车辆可靠性显著提升

     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根据J.D. Power亚太公司12月21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中国自主品牌连续第二年在长期可靠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并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今年是J.D. Power亚太

走出思维的误区 走出品牌的误区

   谈起品牌,很多中小企业总认为离自己非常遥远,认为那是大企业的事,是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的事,是联想、海尔、青啤、蒙牛、娃哈哈、中国移动的事。在中小企业看来,做品牌投入巨大,耗费极大。中小企业感觉自己资源少,根本不可能创

走出自主品牌的误区 自主创业必须警惕哪些误区?

  创业者初次创业并非易事,因为创业至少要过三道关:一是资金关,至少拥有启动企业的资金;二是关系关,要有平衡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三是心理关,要有承受创业之艰难的能力。就创业者的心理而言,应该说是极其复杂的,可能害怕赔钱,可能想拼命赚

摇号限购:自主品牌的“地上”“地下”

摇号限购后,自主品牌应该变短线为长线,变浅出为深入,变低端为高端,便浮躁为踏实,变现时为长远,变地上为地下。后者的意思是突出做好表面化以下的深功夫。做好新技术追踪、核心技术探索、创新创造等工作,埋下头来,深入进行低调的、秘而不宣

声明:《走出自主品牌的误区 走出全球化陷阱 重树独立自主(3)》为网友情何以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