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新年致辞 我为什么等王石十年



  当你达到某个国际标准的水平,消费者就会指定选用你

  文  黄鸣(皇明集团董事长)

  十年前我和王石不认识,最近这两年才接触,现在有了比较深的交往,更多的频繁往来是我们两个团队之间互相的来访合作。但是十多年前(1998年),万科的一位蔡经理就曾到我们这儿来考察,希望搞一个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楼盘,后来我也过去和他们洽谈,他们提出了很多当时我认为很无礼的要求。比如说不能因安装太阳能耽误建筑时间,安装上太阳能楼房成本不能增加太多,出了一切问题都由我们负责,最后的付款是他们卖出最后一栋房子结完帐后才把我们的钱返还……当时我觉得这样的条件对于刚白手起家的我们而言太苛刻,遂断了示好合作的美好心愿。

  后来回过头来想想,人家之所以提出那么苛刻的条件,是因为新兴行业中新兴企业的不成熟让人家不放心,让人家不相信你。当一个企业有了安全的检测标准时,即使行业标准没跟上,也会形成这样的效果,你能否达到某个国际标准的水平或者某个牌子的水平?如果能达到,消费者就会指定选用你。

  所以我就开始了卧薪尝胆,从那一年起我就开始了加大做标准、做检测的力度,目前我们做的检测中心已发展成18大实验室,拥有从原材料、配件到整机检测的1000余项检测项目。皇明企业标准350多部,皇明股份企业标准是国际标准的7倍多。

  而且皇明从2000年开始,使致力于绿色节能建筑的探索,最初以我们员工的宿舍楼为样板,结合太阳能研发技术部门,盖了第一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楼盘;后在2003年专门尝试建了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的零排放等样板别墅,2005年开始设计日月坛·“微排”大厦,2009年建成一经投入,即赢得“世界太阳能地标性建筑”的美誉;正在建设中的蔚来城,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王石新年致辞 我为什么等王石十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万科、皇明又走在了一起,包括我和王石也成为节能环保道路上的亲密战友,去年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们代表中国企业家在峰会上共同发出了声音,后来又连手做客《波士堂》,《头脑风暴》等节目……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巧合,历史的机遇和共同的责任将我们连在了一起,十年两个公司的各自发展,使我们未来的合作早已突破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合作层面,皇明将和万科及其他大房地产商携手,共同开发、推进环保经济。

  民工荒有利中国制造

  更深培育好中国制造的根基,这不单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民族的使命

  王吉万(亨达董事长)

  2003年、2010年两次“工荒”时隔7年,但差别明显,回首2003年的用工荒只是陆续出现在“珠三角”等局部地区,而今年春节后的“用工荒”已经扩展到几乎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今年珠三角缺口达200万,而沪苏浙闽和广西北部湾等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人问题。

  有专家称:“用工荒应该预示着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面临衰退。”我深表赞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是世界制造中心,1955年到1975年,日本平均每年有72.5万人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加入制造业大军。这段期间,“农民工”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4%。以至于后来,日本农村劳动力大量缺乏甚至到城市“招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保留了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等高端市场,而将逐步将其他制造业转向台湾和中国大陆,完成了本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虽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仍然占据着世界制造中心的位置,但随着中国人口的倒梯形结构已经开始呈现,中国劳动力富余供给的情况已经在发生改变。对于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面临的出路只有三个:一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改变靠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的高效、低耗的技术密集型卓越制造转型;二是向资源相对低廉的中国内陆地区及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转移;三就是按照“退出机制”被淘汰。在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短短的2.9年,淘汰机制已然在加快运行。

  当然,中国毕竟是个资源大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缺乏尚不足以对所有粗放型企业产生生死存亡的威胁。但更前瞻的看待这个问题,我相信更多的企业家不是单纯的将企业当做赚钱生意,而是从深层去理解和践行卓越的中国制造,更深的培育好中国制造的根基,这不单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民族的使命。

  企业领导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个领导者要与你的下级之间形成“四分尊重、三分利益、三分敬畏”的关系

  文  周济谱(北京城乡集团董事长)

  一是处理好请示与报告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干部要学会采取不同形式报告和请示工作,在具体方法上要掌握三点:一是向上级请示或汇报工作时,要在内容上做到条理清晰、陈述准确、观点鲜明,便于上级领导对需要答复的事情及时、准确的作出决策和批复。向上级报告工作时,可以在向主管部门汇报的同时,向有关领导抄送报告;请示只能请示主管领导,不能多头请示,这就是请示和报告的主要特征。二是在请示工作的具体内容上,一定要坚持“一事一报”的原则,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更不要把几件事情混在一起同时报给上级领导。三是要避免“口头”请示。由于特殊情况来不及作出书面请示,以电话或当面进行“口头”请示的,凡是涉及到要具体操作和领导批示的事项,事后要采取补交书面请示的办法来处理,这既是对工作负责、对领导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是处理好部署与检查的关系。对于领导者来说,工作部署固然重要,但是,抓检查监督更为重要。在这个关系中,要搞“三七开”,即三分部署,七分检查。工作部署是体现领导决策和领导意图的一种形式,检查监督是保证工作效果、实现领导意图的重要途径。在部署工作方面,要坚持“一级抓一级”的做法,强调“一级对一级负责”,说白了就是“要知道谁是你的下级、谁是你的上级”。领导者检查指导工作是可以越级的,检查工作可以“法无定法”,甚至可以“神出鬼没”地进行检查,可以分层次检查,可以指定专人进行专项检查,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叉检查。我曾经告诉我的秘书: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和检查我所作批示的落实情况,及时向我反馈到底谁在认真执行、谁在拖着不办。

  三是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缺乏严肃的上下级关系,领导工作就没有权威性。没有权威性的领导很难驾驭全局,也很难承担起经营管理的重任。在国有企业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领导者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对下级出现的问题不敢运用批评的武器,怕得罪人;相互之间讲的是“你好、我好、他也好”,“见面就握手、吃饭就敬酒”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淡化领导权威、扭曲上下级关系的现象,又被称为“老虎怕绵羊”现象。所以,我们要提倡正确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从体制建设入手,建立新型的上下级关系。通过采取“下级向上级述职、经营班子向董事会述职、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述职、领导给部下打分”的办法,探索新型的上下级关系,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另外,我认为,要从加强企业管理考虑,提倡上级与下级之间要保持“四、三、三”的关系,即一个领导者要与你的下级之间形成“四分尊重、三分利益、三分敬畏”的关系。

  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有新招

  人民币升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利润的潜力却不开始行动

  文  姜汝祥(锡恩总裁)

  从企业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最大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出口型企业的利润会基本丧失,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的利润本来就低,币值一升,利润空间就没有了,没有钱如何做?

  一句话,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利润率太低,人民币升值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提高我们企业的赢利能力!而不是寄希望于政府出口补贴之类的办法!

  问题是如何提高?

  我觉得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向流程要利润。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型的出口企业,在流程上的利润潜力,我觉得至少有20%左右,我们很多企业习惯于通过规模扩张与投资设备来做利润,所以利润率越来越低,因为资产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强烈建议出口型企业不要着急买设备、建新厂来赚钱,而是从利润的角度去看整个流程,看一看真正实现的利润中、是哪一些产品?亏损的是哪一些产品?看看实现的利润中,从采购、设计到生产甚至销售,短板在哪里?按照木桶理论,系统产出取决于短板。我觉得,出口型企业的利润低,并不是这些企业所有环节都低,而是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从而把整体的利润产出降低了。所以,找出短板,补短板,这样利润率能有20-50%的空间。

  第二,向制造要利润,这方面我们要向丰田学习。丰田质量问题是供应商政策的问题。我觉得丰田的生产体系仍然是全球一流的精益体系,我在丰田的时候,丰田人告诉我,中国企业的有效劳动只有一小时左右。其它七小时都存在浪费的现象,我很吃惊,问为什么,他们说,今天的中国企业,很像十多年前的丰田,那时丰田员工八小时的生产率,现在只用一小时,而设备却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通过改善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在丰田我的确看到,在一些早期建立的车间,设备仍然是八十年代的设备,但却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而且生产率很高,这样算来,中国企业的利润率的潜力就更高了。

  我的结论是,通过流程再造,出口型企业可以有20%左右的利润空间,而通过学习丰田的改善,可以有至少50%的空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利润的潜力却不开始行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295.html

更多阅读

推荐: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傅衍鲲祖籍山东,59岁为报亲侄吸毒受害之仇,进入金三角毒窟卧底十余年。先后担任多个毒枭武装的军事顾问,协助我公安禁毒部门摧毁多条贩毒线路。本书详细记录了

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 谢宁微博

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校领导的印象,此处仅截取有关丁石孙的一段。照片来自网络,与谢宁原

《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十九 作者:谢宁

【转载】@邹恒甫(新浪博客)(又名《污秽的北大和丑陋的北大权贵们》)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

声明:《王石新年致辞 我为什么等王石十年》为网友得很有文艺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