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未来3年要建成9200公里,投资总额超过1.38万亿元,6大环节,究竟谁能分走这块大蛋糕?
赵鑫|文 我国城市化率会很快接近50%,这就表示中国将有一半的人口会居住在城市。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特点是大流量、高密度,所以中国的铁路建设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期。随着几大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高铁时代”。 高铁不仅是一个交通概念,高铁经济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名词。从上市公司来看,2009年铁路基建概念的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22%,跃居各大概念之首,对比2008年(29.56%)和2007年(20.03%)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明显进入了铁路建设的黄金时期。 未来3年高速铁路建设9200公里,以目前约1.5亿元/公里(包含路、站、车及配套设施)的投资现状来看,投资总额要超过1.38万亿元,年平均投资额超过4600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建设规模很大,而目前未招标已立项的高速铁路项目大约还有7000公里,各大链条中谁能中标将是未来经营的重大机遇。 完整来看,我们将高铁建设分为上游产业链、线下建设、线上建设、下游产业链4大块,6个环节,而高铁投资一般只直接投资线下线上建设,土建、车辆及配套设施相关企业将直接分享1.38万亿元的投资。如果我们按京沪高铁1318公里、2209亿元的投资大概比例关系6:3:1来看,土建、车辆及配套设施相关企业将分别分走8200亿元、4100亿元及1500亿元的巨大蛋糕。同时以目前约1:10的高铁建设经济拉动效应来看,上下游企业也将会有庞大受益。 原材料环节 高铁每公里用钢约240吨,水泥约1800吨,以9200公里计算,3年内高铁建设用钢220万吨,水泥1656万吨。相关桥梁及隧道专用钢铁﹑水泥及电力、建筑材料企业将直接受益,这一类企业以中铁二局(600528)、马钢股份(600808)、时代新材(600458)、中材国际(600970)、东方雨虹(002271)等为典型代表。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机械制造同样商机无限,据测算,国家对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将给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每年带来10%的产值拉动,每年可以增加几百亿元的收入,而作为国内工程机械领头羊的徐工机械(000425)、三一重工(600031)也成为高铁建设的最大受益公司。 零部件环节 在零部件环节辐射范围较广,涉及到的企业也比较多。辉煌科技(002296)南方汇通(000920)、北方创业(600967)、湘电股份(600416)、晋西车轴(600495)、西北轴承(000595)、天马股份(002122)、中航重工(600765)、龙溪股份 (600592)、太钢不锈(000825)、太原重工(600169)、卧龙电气 (600580)、青海华鼎(600243)等公司直接从事零部件制造,此类公司面临的发展空间预期会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特锐德(300001),随着2008年客运专线四电集成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公司相继拥有多个项目,实现收入明显增加,铁路行业收入占比从13.28%提高到48.13%。在未来受益多少也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土建环节 1.38万亿元的60%,将会有8200亿元投入到高铁土建工程,2010-2012年年均 2700亿元,预计在未来2013-2020年也会有年均300亿元的投入。具有垄断地位的中国建筑(601668)、中国中铁(601390)、中铁二局(600528)、中国铁建(601186)、路桥建设(600263)等铁路基建公司无疑是分享这场基建投资蛋糕的最大受益者,隧道股份 (600820)、上海建工 (600170)、浦东建设 (600284)也能在此分一杯羹。 车辆环节 高铁动车组:动车组需求是个持续的过程,预计2010-2012年,动车组市场规模按1.3万公里客运专线达到初步覆盖密度计为1762亿元,则年均市场规模为587亿元。 共同垄断国内铁路机车制造市场95%份额的中国南车(601766)及中国北车(601299)毫无疑问是高铁机车制造的最大受益者。高铁带来的800组动车组巨大需求,以每组3亿元的售价计算,高铁建设以来一共带来2400亿元的巨大收入。另外,机车投入运行后的维护费用,零配件费用也能够给他们源源不断地带来巨大的收益。南车北车的日子可以说是越来越“红火”了。 配套设施环节 配套设施在高铁建设总投资中约占10%,按2010-2012年高铁建设1.38万亿元投资计,配套设施约1380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460亿元。 主要受益公司有华东数控(002248)、东力传动(002164)、时代科技(000611)、辉煌科技 (002296)、远望谷(002161)、鼎汉技术(300011)、银江股份(300020)。 营运物流环节 广深铁路(601333)、国恒铁路(000594)、铁龙物流 (600125)、申通地铁(600834)、中储股份(600787)等在大物流体系内的业务受益潜力巨大。尤其是铁龙物流、中储股份这样具有大规模铁路货运能力的龙头企业,未来依托交通枢纽,提升业务辐射的能力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