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拯救地球”的哥本哈根会议在失望中闭幕,虽经过艰难谈判,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大会,这是史无前例的,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绿色浪潮席卷全球,谁最先弄懂,最先执行绿色战略,谁将成为下一代企业领袖。
企业总是倾向于认为,严格的环境监管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种观点似乎正在发生变化,严格的环保标准可以促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为了应对来自竞争对手、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种种压力,企业总是在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打造“绿”竞争力。 绿色浪潮 国际气侯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这几年,对于绿色计划我们在一些企业开展了试点,这些企业高层都有强烈的意识,都愿意加速自我新陈代谢的过程,对时代变化有极强的敏锐力,公司决策层就针对公司未来发展定出了非常明确的愿景,包括一些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公司治理。这些公司都制定了低碳增长的战略。” 吴昌华是在出席《21世纪商业评论》主办的“绿色浪潮 责任与商机”论坛作出上述表述。由于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众多企业家和投资家都非常关注,象吴昌华这样的专业人士成了“香饽饽”,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记者就分别在另外两个会场上与吴昌华不期而遇。一个是由《商业周刊》、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09全球CEO年会”吴昌华参加了第4个议题:“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绿色经济、能源”的讨论;另一个是由美国清洁技术集团举办专业论坛——“第二十五届清洁技术论坛”。气候变化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先于经济全球化。这是摆在各个国家、各个社会和商业组织面前既重要又紧迫的议程。 进入21世纪后,除了人口增长、资源耗竭和工业污染,一个更为紧迫的全球性议题是日益明显的全球变暖趋势。气候环境的迅速恶化让人们面临的处境完全不同于前两次石油危机,维持、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成为了非做不可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作为碳排放主要源头的企业界再也无法置身于事外。此时,迫在眉睫的低碳经济时代毫无疑问对企业界构成了一个极为重大的战略性机遇,那些具有前瞻性的领导企业再也无法忽视这一根本性的经营环境转变。 有专家表示,现在是政府要主导,企业要行动,消费者要积极参与,这个阶段最重要是企业的行动。 当前的经济体系仅仅满足了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的需要,却对地球造成了巨大压力,而在未来10年里,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人口将是这一数字的两倍之多。传统的商业模式即将崩溃,企业必须开发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在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和挑战,通过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将目光聚焦在科技转型和经济转型上。 为应对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创新,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在污染发生后把污染处理费用降到最低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第二类创新形式更重要,它首先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解决污染的源头问题。例如,3M公司通过采用新方法提高了资源生产率,还通过开发新技术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企业行为 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一种资源约束和成本约束,进入到企业经营必须考量的基本要素中,对寻求创新、培植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它的确是挑战,但也是机会。那些能够率先意识到文明转型趋势的企业,在已经来临的绿色浪潮中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打造新的竞争力,才会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胜出。 如何建立企业的“绿”竞争力?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张跃总裁在清洁技术论坛推介了远大可持续建筑品牌——可建,据张跃介绍,这种“工厂化”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节材6倍,运行节能5倍。 而就在不久前,万科中粮假日风景B3和B4号住宅产业化楼竣工交用。北京市建委表示,北京三年内将通过这种“工厂化”方式提供160万平米的房屋。万科总裁王石表示,万科承诺将在2015年后所有新建房屋都将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预计有1300万-1500万平米左右。 事实上,建筑是最容易实现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行业——在运输和制造业,减排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或生产效率的下降,不同的是,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却直接意味着日常运营成本的下降。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统计百分之七八十是跟建筑物有关的,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建筑物没有考虑到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所以我们的供暖这些都造成了我们大量的能耗。通过住宅“工厂化”,这些资源消耗都会有大幅度的改变。假设2012年全国住宅建设量达到10亿平米,住宅“工厂化”比例达到10%,节约的用水将相当于10个西湖的水量,减少用电量相当于葛洲坝一个月的发电量,减少森林砍伐相当于9000公顷森林。 “连续三年,标致集团的汽车排放每公里排放低于140克的清洁汽车超过百万,目前,标致集团和宝马集团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研发低能耗的清洁的小型发动机。在电动车领域,最近标致集团又和三菱公司签署了协议,明年将推出两个品牌商业化的电动汽车。”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博毅谈标致集团的绿战略。 除了建筑和汽车行业,传统能源公司也有行动。BP中国区总裁陈黎明说,BP在2005年承诺了投入80亿美元到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当中,目前投入了29亿。比如,在珠海的PTA工厂,这个工厂过去是尾气大量排放掉了,这样就浪费了很多热量,现在我们把尾气收集起来,以此来发电,保证了我们自身工厂的电力需要,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就会减少了很多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了65%,固体废弃物降低了75%。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边程表示,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公司新的清洁煤的技术,可以把转换率提高到80%,清洁高效的使用煤,比太阳能、风电快得多。 一些富有前瞻性的领导公司已经在行动了。就连经济界也非常关注,北京产权交易所和环境交易所的董事长熊焰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低碳之路》。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贺强所长对此评价,这是目前为此,在我国研究碳经济,宣传碳经济,最全面、最完善、最深入的一本专著。“碳经济涉及到碳交易、碳金融,自己对这个感兴趣。”贺强补充。 目前我国碳交易有三个平台:北京、上海和天津。第一单碳交易已经发生了,专家认为,这个趋势是非常清楚的,这个在市场机制中非常重要的。零碳中心中国区总裁陈硕认为,零碳最重要的事情,是现在中国企业家希望把碳成为一个让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具有特殊竞争力,这是最实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