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新引擎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信息时代如何跨越数码鸿沟,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系社会和谐与长远发展的系统性课题。一大批长期从事农业发展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长期进行这方面探索研究,对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甘国辉研究员就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他长期从事农业发展研究,是我国“九五”、“十五”期间科技部农业信息化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经济地理学、农业信息化、环境经济学方面有着深厚造诣,参加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曾获得过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信息化助推产业化

科技部的农业信息化项目是由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发起的,王主任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起这事,甘国辉感触颇深。“九五”期间,他开始担任首席科学家,开始负责组织实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当时互联网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因为看到了互联网在推动信息化的功能,甘国辉组织该项目参加单位,共同建立了我国较早的大型专业性农业信息网站“中国农业专家热线”。该网站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信息化人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效推动了该领域的壮大发展。目前,当初从事“九五”项目的很多人都已成长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持续推进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进程。

甘国辉告诉《中国科技财富》,农业现代化是个热门议题,农业现代化某种层面上说就是产业化再加上现代技术。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很多人认为用现代技术来武装农业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如果用了现代技术,而实行的是小农经济,那根本不叫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一定是产业化的,是比较集约化的商品农业。十多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进步是比较明显的,但成效不如预期,不如国外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够。甘教授常说,中国农业信息化高速发展必然要取决于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现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还是比较多的,信息技术的推广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应用面多广,而在于真正的推广效果,能不能真正实用。不能简单的说“电脑进千家万户,千家万户联起来”就是农业信息化,常说最后一公里,认为把这根线接到农户手上就解决了是把问题想简单了,“电脑下乡”对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值得推敲,农民真正需要的是方便无偿有用的信息。

 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新引擎
甘国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去美国参观访问过一个农场。对于一个几百公倾的农场就几个人,几台PC机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很深的感触。美国农场主知识水平偏高,有成套的管理耕作体系,有专业的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几个人几台电脑,有个专门负责订货,有个专门核实气象信息与市场信息,实现了管理信息处理的流水线式作业。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一套专家管理系统或由技术公司来提供这样的一套系统。我国与这样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他指出: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政府的扶持很重要。工业反哺农业,转移支付都是为了要做好农业发展,补贴农业。必须要扶持一些公益性的网站,给农业提供一些免费有效的信息。作为一级政府,有必要每年要有一定的费用来支持公益性的农业信息网站,为农业服务。

现代技术武装农业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用现代技术来武装现代产业化的农业,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一五”农业信息化项目中,甘国辉承担的就是农村信息协同服务的问题,研究如何将现有各种农业信息服务协调起来,一起服务于农业发展。

甘国辉认为:现有的各种信息服务如能协同起来,进行资源与服务方式的整合,提供相关有效资讯,可以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节省大量的资源。现在用的比较好的农业110与农业呼叫中心也一样可以纳入到协同服务的体系中。这方面目前国内才刚开始做,通过进一步发展,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该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导向。

在服务对象上,甘国辉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可以把农业生产专业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这些服务对象把农民联接起来,农民接受农业企业的信息而生产,从而在根本上为农民服务。信息化要有不同的层次,服务对象的不同层次,不能只针对农民,应该包括生产企业、流通环节、上层决策评估机构,建立完善体系。他感叹道:现在国内的农民太苦了,什么都得自已管。说来说去还是市场化水平不够,市场结构不完善,缺乏市场的中间环节填充,市场制度不健全。

调整结构保和谐发展

甘国辉非常赞同国家的土地流转制度,他说土地轮转的目的是把土地集中起来,使农户化经营往农业企业化经营转变。农户收取租金,空闲后进行生产力转移,以利于减少农业人口,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结构优化。我国现在直接从事农业人口占40%-50%,这还是太多,能够达到20%左右,就相对合理了。只有才能真正起到规模效益,达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集约化水平不高,对信息化的需求就不强烈。大规模的农场与专业户对信息的需求会迫切的多,有了比较大的集约化,信息化将会更加顺畅。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化推进速度还不是太理想,主要依靠政府推动。

甘国辉告诉《中国科技财富》,我国曾投入到精确农业的研究。精确农业一般上说要采用大型农机具,我国也曾引进过,但没办法推广,技术方面不成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还是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要实施精确农业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规模适当的情况下,发展中小型高技术农机具。精确农业的关键是集约化经营,一定要考量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人员一定要有市场眼光,相关技术的推广成本一定要评估,做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东西。

环境经济学也是甘国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他对现在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深感担忧。他呼吁对面源污染、污染水灌溉、大棚污染等问题加大关注力度,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他认为如果能够实现精确施肥能在相当大层面上解决农业污染问题,这也是实施精准农业的效果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4665.html

更多阅读

《背靠背脸对脸》: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背靠背脸对脸》: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丧失了应有的社会批判功能,而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电影中却是毫不避讳。第五代导演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1994年)便通过一个小小的市文化馆里的人事变迁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4)

万金油与专家委员会至少到目前为止,系统运转正常。去年8月上市的帝豪EC718只比计划滞后一个月,刚刚上任的项目管理部部长王明锦说,对于吉利来说,只滞后一个月基本上是奇迹,以前新车一般都会晚半年到一年。“并且这个产品投放市场后口碑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3)

研发流水线自由舰和熊猫两款车都是吴成明主导设计的,但他认为,从安全两星到五星,最重要的差别不是个人的成长,而是组织的变化。“在现代工业中,组织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吴成明说,“2006年之前的三四年,我们的研发设计水平一直处于停

流水线研发:吉利的新引擎(2)

磨刀不误砍柴工2006年底,临海吉利汽车[3.10 5.44%]研究院只有300多人,规模与跨国公司动辄上万人的研发团队仍然相差太远,即使与当时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的研发团队相比,也是相当薄弱的,而且这个团队以大专生为主。这样的团队恐怕在全球汽

声明:《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新引擎》为网友不美不萌傲过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