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个人网站的空间, 无异于让中国互联网倒退。 难道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已经不需要 草根创新了吗? 胡泳 北京大学副教授 2009年12月,论坛上曾广为流传一个帖子,内称北大毕业生王某回家乡遵义创业,开办少儿教育培训网站,但网站没有通过备案,被责令关闭。王某连续三次提交备案均未能通过。在两个月审批未果情况下,王某失去理智,持刀刺死负责网站备案审批的机关干部。 帖子打了国内某媒体电头,有名有姓地署着记者的名字,一时间引来众多评论。有人大声质问:互联网创业真需要这样杀出一条血路来吗?很快,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在其官网辟谣,声明该信息为有人假冒新闻发布,然而谣言并未因此停止传播,并且显然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这则包装成新闻形式的谣言的出笼,恰恰在工信部展开域名注册信息整治行动的时候。继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和WAP网站之后,域名服务商成为新的目标,而规范整治的矛头所向,是中国成千上万的个人网站。12月,整治力度继续加大,除了禁止国内个人域名注册之外,还对未备案域名停止解析(含跳转)。 备案制度早在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时就确立了。该办法规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2005年3月20日起信息产业部正式规定非经营性网站在一定期限内必须进行备案,未及时备案将关闭网站并可罚款1万元。这里所说的非经营性网站包括个人网站和个人独立的博客。管理办法要求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每年审核并且信息内容必须“合法”。 为什么要备案?当然,和中国所有的互联网监管措施的出发点一样,是为了防止网络上出现非法的和有害的信息。主管部门要对个人站长和个人独立博客实行某种身份认证。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对互联网的监管逐步从互联网的中心延伸至边缘,即便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赋予个人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但在中国,分权的努力却可能会被“重新集中化”的势力所压倒。 此外,还有不断升高的资本门槛。ICP证的首要条件是,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注册资金应在100万或100万以上。2009年岁末广电总局也开始强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认证,个人网站由于受到注册资金和主体等方面门槛的制约,基本上已经与视频网站无缘。 种种迹象表明,个人网站在中国互联网史上曾经可圈可点的一页可能已经翻过去了。在个人站长圈子中,很多人这么说:“如果你有资本的话就去做商业网站,没有资本的话就去好的公司打工,做个人网站已经是过去式了。”
![中国个人网站 个人网站告别中国互联网?](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51610002478.jpeg)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几年里,个人站长是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个人站点,许多商业网站都是由个人网站转变而来。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初期,个人站长不计代价的热情曾经是推动网络最关键的动力之一。个人站长也是中国互联网最辛苦的劳作者,搞策划、学技术、维护内容、运营推广,很多人甚至没有商业上的野心,而只是出于爱好,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事。 世界上绝大部分网站都是个人建立的,世界上绝大部分网站依然是个人运营的。所以,压缩个人网站的空间,无异于是在让中国互联网倒退。难道,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傲慢地认为,它已经不需要草根创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