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演出市场渐入佳境 回顾 舞台激荡三十年 案例 《图兰朵》:张艺谋品牌下的“蛋” 康熙盛典:娱乐品牌衍生的盛会 “纵贯线”的短平快模式 怀柔要做中国“百老汇” 透视 小剧场:在大众与“实验”中徘徊 音乐节:不只是演出,更是节日 剧场——相声复兴的圣地 声音 陈纪新 /杨乾武 /降巩民 /陈少峰 /李南 专访 王翔:找准定位是关键
![和你一起演出的我 2010,我们一起看演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52862997029.jpeg)
思考 期盼演出市场的真正繁荣 又到一年报春时。对于文化创意市场来说,每年的岁末演出市场都是演出机构的必争之地。而今年,恰逢极为少见的春节、情人节两节合一,于是演出市场就更为火爆,高雅的、通俗的,大众的、小众的,戏剧、演唱会、曲艺……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演出遍地开花。有人说,2009年的演出市场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忽高忽低,考验人的心脏承受能力,而 2010年,我们希望开年这一片红火之势能够为新一年的演出市场创出开门红。 2010年 1月 14日,北京市委披露了北京市去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组数据: 2009年全市 61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 16397场,观众总人数达 1167万人次,演出总收入达 9.33亿元。然而,这样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却并不能使我们安心。事实上,必须看到,国内演出市场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迈进的过程中,许多老问题依然存在,而新问题又一一凸现。老牌国有演出机构在新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民营机构的强力冲击;民营演出机构虽然演出不少但难以持续发展。同时,演出市场地方差异化严重、演出作品同质化、演出票价居高不下……这些顽疾仍然是中国演出市场须正视的症结。随着观众的审美需求的提高,演出市场正在呈现着新的格局——不同演出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细分市场,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而若想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方式、经典的作品、长久的口碑力量与品牌意识将是“求稳争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