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房地产开发商,高房价也许会没了,可老百姓还要住房。为此,时寒冰支招:单位或居民自建房,“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没有钱无法解决庞大的住房问题,我当时就提出一个观点,政府不需要花钱就可以解决住房问题,只要把地拿出来就可以了,由城市居民自己承担建设成本,建设成本占房价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像上海卖3万、4万、5万的住房,建筑成本也就2000块钱左右,这是业内确认无疑的信息,这说明老百姓是承担得起的。”
2009年7月22日,时寒冰在博客发表声明,宣布抵制搜房网,并关闭其在搜房网的博客,原因是搜房网对开发商和高房价的明显倾向性。三剑客之一的牛刀立即与之同进退,也宣布关闭其搜房网博客,“以抗议作为媒体、网站充当开发商走狗和帮凶的无耻行径。”对此,搜房博主邓浩志指“牛刀、时寒冰已沦为作秀之辈”,“2006、2007年楼价飞涨,三剑客抱着为民请命的态度,痛斥高房价之祸,并且成功预测了楼价随时崩盘的可能,一时间成为了普通民众所赞赏的人物。但随着2008年楼价调整的提前结束,2009年楼市的异常火爆,实际情况离三剑客之前的预言已经越来越远了。面对基本面的改变导致楼市出现的实质性回暖,三剑客的笔触已经由以往的客观分析的论文,逐步转为抒发胸中愤怒和不满的散文,里面所讲的道理也越来越离谱。” 唱衰依旧 事实上,时寒冰一直唱衰中国房地产。 2009年5月,房地产市场已由“小阳春”渐转“盛夏”,时寒冰唱衰的调子依然没变。他在做客和讯网时表示,“民意价格从短期内来看在企稳,但是很难维持,因为已经超出民众购买力太远了,”“目前房价里的水分至少是50%的泡沫,如果政府信贷资金投入减少,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会露出来。” 其论点可看做时寒冰地产理论的一次总结。 “我觉得经济适用房和自建房要结合起来做,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出地老百姓出钱来建,自建房也是一样的。”时寒冰表示,西方国家的自建房比率是很高的,瑞典占了40%,自建房跟商品房形成的竞争关系也是西方国家比较喜欢的。而农民没有住房问题,是因为“政府不收农民土地出让金,而且让自建房”。如果城市模仿,也能很好地解决住房问题。 除了不喜欢开发商,时寒冰对“由暴发户构成的投机者”也相当没有好感,“因为住房本身是民生的商品,它不仅仅是商品也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为牵扯到基本人权、居住权,如果有人囤积居奇伤害其他人的居住权,他应该受到限制。”他认为,“我们政策出台是不透明的,而且在过程中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团很多直接参与决策 。” 时寒冰认为,夹心层应该享受经济适用房。目前“庞大的夹心层是没有人管的,而夹心层本来是应该享受经济适用房的,但现在他们只能买商品房了”。而如果他们不用买,只有富人买,像新加坡那样,“商品房供应市场只占3%,房价涨到天上也没有关系。” “一个家庭十几年能买一套小房的房价比较合理。”时寒冰以北京居民为例,算了一笔账,表示除了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买房子的资金最多占收入的30%”,那“一个家庭的收入,至少十几年应该买得起一套小的房子”。“2016年是个槛,人口结构将改变住房趋势。”时寒冰以日本房价为例,表示“日本为什么房价会涨?日本战后人口的出生率比较高,这些人口到30年后就形成购买力了,就推动房价上涨”。中国也如此,中国解放后鼓励生育,这部分人成长起来以后,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了购买力,对房价起了支撑作用。但2016年人口结构将发生改变,那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个“槛”。
2009年6月,房地产市场热浪扑面,时寒冰撰文从制约内需、加剧通货膨胀等多方面,论述“房地产重获生机埋下更大邪恶”,表示“高房价中包含巨大泡沫,走不了多远”。 2009年7月,房价开始疯狂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地王”迭出。但时寒冰认为,“房地产复苏是在消耗财富。”他表示,房地产是在 “破坏性复苏”,“就是通过放松信贷,利用垄断信息对民众进行欺骗、引诱,在维持高房价的情况下,扭转需求者对未来房价继续下跌的预期,使他们不得不在高位买房,接受既得利益者的盘剥。这种做法虽然暂时激活了成交量,但后患无穷。” 2009年12月18日,时寒冰在《环球时报》发表《中国应做好楼市崩盘的准备》一文,主要论据还是日本的人口结构论。 2010年1月底,时寒冰在总结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时表示,“是次贷危机救了房产商”,“房产商动用强大的游说力量,让高层认识到了这个时候通过房地产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性。于是,对房产商和炒房客的围剿,变成了大拯救——在房价已经面临深幅调整的最关键时刻!只要政府不出手相救,中国房价必然回归到合理价位。” 开方子 因为抱定“高房价正毁掉中国经济未来”观点和为民请命的心愿,2010年3月两会期间,为使高房价回归合理价位,时寒冰专门“献言”,为房地产市场开出三剂药方。首先,打造一个全透明交易平台。“由国务院组织住建部、统计部门等,搭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楼盘交易平台,以地方分类,全国所有地市的全部楼盘都收列其中。从房产商拿地、楼盘规划开始,就在网上显示出来(包括楼盘所在位置、规划户型和套数、容积率、绿化、开发商、建筑施工单位等等),接受公众监督。”这样,既可以杜绝随意修改规划的腐败行为,也可防止囤地行为—逾期土地国家可以直接收回,用于建造保障性住房,彻底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地不足的现状,同时,减少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不仅如此,“当楼盘完工后,所有套型户数等相关信息,都公示在该平台,消除开发商捂盘惜售行为。同时,对每一套住房的交易也都公布出来,不仅房屋所在位置,连购房者本人的姓名等信息也都公开,根除虚假交易并有力遏制一人购买百套住房等炒房行为,更防止贪官污吏利用受贿等非法所得炒房。”而如此曝光个人信息的做法并不过分,“因为发达国家早就在这样做。”不过,他也意识到,这么做并不容易,因为“需要一个前提: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推行”,但“现在是到了推行这一制度的时候了”。 其次,彻底改变对住房的定位。时寒冰认为:“对住房的定位是根本中的根本,是一切房地产问题的根源。”他表示,“不能把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而应该把住房政策明确定位于民生,定位于为民服务。”“使民众在接近建筑成本、相关公共设施、合理税收的基础上得到住房,将大大刺激对住房的需求。建房用的钢筋、水泥等等, 需求量更大,可以更有效地拉动60余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房价回归合理价位,民众可以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其它领域的消费,将彻底解决中国内需不振的历史顽疾。”说来说去,好像还是要取消中国的房地产业。 最后,调整分税制,把民生而不是GDP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标准。时寒冰表示,房价之所以高,几乎得到公认的一条是:地方政府与房产商勾结,推动了房价的上涨,而根源在于十多年前的分税制改革和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志GDP至上。他建议“应该逐渐升级民选官范围,从村一级逐渐向乡、县扩大,赋予民众选举权、监督权、问责权,促使官员必须对民生负责 ,彻底扭转官员只对上级负责的状况,使官员真正重视民生”。 但时寒冰的三剂药方,在公众看来“出发点很好”,但对高房价却是“水中望月难以奏效”。新浪博主“舍利”为此在博文中,逐条论述了三剂药方的不可操作性。“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今的中国,要抑制高房价,只有两种办法,一是依靠中央政府的调控决心和力度,二是出现类似迪拜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局面。否则,房地产行业仍将繁荣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