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济过去五年的崛起诞生了市值上的巨型公司。但跻身世界百强的中国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国营企业。反观私营??济主导的日本,从家族企业起步的企业,却能在儒家文化的环境下破茧成为世界性的跨国巨型集团。假如“文化决定命运”,如何解释中国家族企业历来在发展规模和公司治理上屡屡触到“玻璃房顶”,而历史上日本私营企业却是另一重天地?
前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阿伦·格林斯潘在自传中回忆与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的一段对话。1990年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破灭后,面对被呆账坏账缠身的银行,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像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危机被演绎成近16年的持续衰退。格林斯潘在2000年给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宫泽开出“猛药”—对大部分失败的储蓄机构进行破产清算重组,一旦不良资产被清盘将能给整个日本房地产市场注入流动性。 耐心听完格林斯潘讲课的宫泽对格林斯潘微微一笑,用流利的英语说:“阿伦,你对我们的银行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但你给的办法却不是我们日本的做法。让借债者破产和将银行清盘如同解雇员工一样都是我们力图避免的。因为这么做会让很多人丢面子。” 乍眼看去,仿佛文化上同根同源的日本在商道上与我们颇为相像。 中国缺乏家庭外的诚信 名列世界前茅的日本制造业体系中有着其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在日本??济崛起的1970年代,16%的制造业产值来自于员工不足十人的小企业,相比同一时期同是制造业发达的美国的3%。而在日本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人口自上个世纪中叶一直都可归类为小型家族企业主。这和我国目前崛起中的私营??济何其相似。 众所周知,像丰田和本田这样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企业,以及无论从收入、市场和产业规模的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庞大连锁型跨国集团才是日本??济的标志。这些从家族企业起步的企业,就是在儒家文化的环境下破茧成为世界性的跨国巨型集团。同是儒家文化,为什么日本家族企业可以做到机构化?回答也许不仅仅是儒家文化那么简单。 儒家思想早在七世纪便开始主导日本。公元七世纪日本《十七条宪法》更是基于儒家“仁义礼忠孝”等价值观而写成。但这些思想在日本被继承的历程中,在轻重次序上发生了微调。在中国,“君子以仁为首”。而人与人关系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父子亲”进而实用地将“孝”推到次位。从而,有了我们“家至上”的文化传统和现实。 林语堂曾将中国人比做一盘散沙,而将日本人比作一块花岗石。这一颗颗的“散沙”都是我们一个个密不可分的“家”。恰恰值得深思的是,从文化上最强调家庭的中国却还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家族跨国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澳洲的新闻集团、日本的丰田、本田、三菱和韩国的三星。为什么? 儒家思想在日本演化到近代明治维新,日本工业化和资本主义起步的前夜,“忠”被日本尊奉成第一位的价值观,而“仁”被干脆去掉。想不到,这种被西方学者看成的文化继承上的“微调”却对日本资本主义的轨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美国日裔政治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由于重家思想,家庭之外的诚信在中国历来缺乏,由此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形成处在政府和家庭之间“有效机构组织”—如社区、??会、自治机构。因此,当现代公司作为一种中介国家与家庭之间的“机构组织”出现在中国时,由于历史惯性,可以想象,其一旦脱离或试图脱离家族后所面临的管理困境。反观日本,福山指出,由于日本人将“忠”置前,其家族制度远不如中国那么根深蒂固,这一变化恰好让一系列中介于政府与个人之间,基于师徒、从属、上下和互惠关系的机构组织在日本历史上蓬勃兴起。 “忠”字置前,实现机构化管理 日本今天的巨型跨国连锁企业集团无不与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财阀企业有着历史渊源。日本财阀企业本质上是一些家族控制的纵向垄断企业。四大财阀企业——三菱、三井、住友和安田,乃至次一级的日产、川崎和藤田等名字提起来都不陌生。每个财阀企业由控股公司自上而下,通过独资的金融银行分公司,控制了庞大的渗透多个产业的公司。 讲到这,熟知家族企业的人们都能马上确定,日本财阀企业能发展到如此规模的唯一办法就是——系统地让局外人有效地与家族局内人??作—恰恰是今天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日本人解决这一“难题”的做法是,用“忠”字置前的广泛文化意识来“机构化”和“制度化”“局外”的职业??理人与控股家族的??同关系。 远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已??“机构化”任用家族外的带薪??理人(又称“班头”)来管理大家族财产的做法。所谓“机构化”就是集明规则、潜规则和普遍性于一体的做法。例如在日本工业化初期,大阪一带商人联手定下??议,普遍推行“班头”制度而不把财产交给“富二代”管理。此类“机构化”假若没有当时政府官方推行的“忠诚”道德约束,难以想象能够被营造起来。 当财阀家族需要比“班头”们更近一层的管理人时,他们可以借鉴十七世纪日本??户时代就已??“机构化”的贵族子女过继传统,将家族外的贤能者“领养”进自己家族,甚至可以从一个贵族家庭过继到另一个贵族家庭而习以为常。日本1960年代的一位首相佐藤荣作就是这样一位贵族家庭间的过继者。?????? 二战后日本财阀被美国占领军强行解体,但个人对机构,公司对集团的归属帮助??纵向财阀企业变身为横向的连锁企业集团和网络化行业组织。 中国历史上,“机构化”和“制度化”(或者说缺乏二者)的鲜活反例不少:七大卷的《明朝那些事儿》,里面血雨腥风无外是“机构失灵的后果”;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错误制度化对国民??济的束缚有目共睹。 改革三十年我们尝到了遵????济规律实现宏观制度化的甜头,但在公司治理的内部制度化方面我们还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国情文化的有效的、可扩展的手段。将目光转向我们的文化“后裔”日本,转向他们“机构化管理”下全球性家族企业不无启迪。 当然,中日不同的历史轨迹决定我们无法照搬。正因为如此,我们另一个文化“后裔”韩国,他们家族企业的成功??验同样值得审视,这将是下一期我们的探讨话题。 (作者:欧盟委员会中欧合作项目关键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物理学哲学博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哲学博士,著有《如何将孩子送进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