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商(SZ,000056)半年内更换三次大股东,其中玩的什么把戏让人看不懂。但更令人吃惊的是,1月22日下午记者对该公司采访之时,居然遇上大批上门讨债之人。一位即将起诉深国商的代理律师,向记者道出了深国商前总经理宋胜军非法买卖虚假股票的详情;一位购买深国商晶岛项目商铺的客户,声讨金额竟然达上亿元。自此,深国商背后不为人知的种种套利手段也因此浮出水面。
此前,一直掌控深国商实权的宋胜军已于2009年8月离职。这件诉讼案揭开了宋胜军在任时的骗钱手段,而深国商其他人是否参与,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目前,深国商公司已经瘫痪。办公室里除了留有几个人统一应付对外信息披露,办公室里都是空的。 非法售股,涉嫌诈骗 2001年6月,深圳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开始与宋胜军洽谈房产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始后的一天,宋胜军问该董事长要不要买深国商的股票。考虑到地产项目的合作,该董事长最后花了100万元,购买了40万股深国商法人股,并在深国商原办公地址发展中心大厦楼下的银行将款项打入了宋胜军指定的深国商账户。汇款完成后,宋胜军持银行转账单,当即到深国商办公室给该董事长开了收据。 该董事长表示,“因为与宋胜军彼此熟悉信任,且自己身家已过亿,对于百来万的生意平时也不会十分在意,拿到收据时便没仔细查看盖的那个章。” 记者拿到的收款收据上显示内容为:以现金形式购买深国商A股法人股40万股,每股2.5元,人民币100万元整,收款单位公章为大埔和昌化工有限公司,公章上还有英文字母,收款人为深国商财务负责人黄群英。 一直到2006年,股改开始后,该董事长所持的深国商股票都没能上市流通,便产生了疑惑,并请律师与宋胜军协商。宋胜军多次答应解决,但随后一拖就是3年。 2009年底,该董事长更换代理律师,案情才有了新的突破。 新的代理律师从梅州工商局查询大埔和昌化工有限公司资料时才发现,公司公章上并没有英文字母,与其当事人的收款收据上公章根本不同。 大埔和昌化工已于2009年7月3日注销,申请注销所盖的公章也没有英文字母。经律师查证得知,该公司持有的288万股深国商股票在注销前已转让,而记者在这笔股票买卖的详单上看到,其中并未包含该董事长所拥有的40万股。大埔和昌法定代表人李木桂表示,根本不知道2001年这单股票买卖,公司清算小组组长对此也毫不知情。 “深国商根本无权买卖其股东大埔和昌的股票,两者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关系,即使被授权,也只能以大埔和昌的名义买卖;但宋胜军却以深国商名义出售根本不存在的股票,收受资金,该行为已经构成诈骗。”该代理律师对记者表示,如协商未果,将直接起诉宋胜军。 该代理律师认为,为何深国商财务部手上会有大埔和昌的公章,但是又与大埔和昌真正的公章不同,很明显,这是宋胜军为诈取资金特意雕刻的假公章。 代理律师告诉记者,收据上所写的是A股法人股,而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法人股只能在法人之间转让,不能转让给自然人或其它非法人组织;直到2006年股改后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卖。 “其实,深国商就掌控在宋胜军一人手里,而且按宋胜军的身家,她也不需要这么做,不知道是什么意图要诈骗资金。”代理律师对记者说。既然宋专门备齐了公章和收据,肯定不是为其当事人一个人所准备的,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被骗,现在还未浮出水面。该代理律师多次前往深国商调解,对方回应宋胜军已于2009年8月离职,不在公司上班了;而拨打宋胜军的电话,宋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当年在收据上盖上个人公章的深国商财务人员黄群英表示:“冤有头,债有主。”她也是按照宋的意思办事,具体情况不清楚,有问题要找宋胜军。 吃老本,保壳十年 宋胜军如何掌管深国商实权,还得从深国商股本演变说起。 1984年,深国商前身深圳市国际商场成立,当时是深圳特发集团全资子公司;1992年,深特发吸收境外法人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有限公司参股,后者持有1000.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4%。 1996年,发行完A、B股后,深圳特发集团持有公司2919.12万股,占总股本19.03%;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持有公司2101.68万股,占总股本13.70%。至此,深国商成为深圳首个零售商业类上市公司,也是众多零售商业类上市公司中唯一同时发行了A、B股的公司。经过多次分红送股,2006年1月6日,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深圳特发集团向小股东派送了作为补偿的股票后,还持有2933.8952万股,占总股本13.28%,已经低于马来西亚和昌父子所持有的3026.4192万股,后者占总股本13.70%,至此,深特发沦为深国商第二大股东。 与早年众多国有股绝对“一股独大”的情况不同,深国商上市后一直存在股权分散的情况。宋胜军从1984年深国商创立起就在公司,1996年担任公司总经理后,公司内外业务均由其管理。 1984年,宋胜军从部队文艺团转业到深国商,成为公司创办人之一,连任深国商四届董事、总经理。据内幕人士透露,宋胜军与深国商董事长李锦全关系非同一般,跟随李锦全二十多年。 从2001年开始,深国商一直处在亏损的边缘,全靠处置资产维持生存。 2005年,深国商为了解决公司营运资金周转困难,在未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下,便将晶岛国际广场项目的部分街铺提前内部销售,融资3300万元,但直到2007年4月才公告。2006年,公司再次向个人借款筹集了7000万资金,该事项未及时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即事先实施;另外,公司两次向银行融回的开发贷款共4亿。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深国商扮演过深圳百货零售业龙头的角色。尤其是1997年开业的上步店,曾经被深圳市政府指定为涉外商店。而从90年代末开始,深国商开始涉足房地产业,陆续开发了位于龙岗中心城和坪地的榭丽花园、融富花园和上步路的国企大厦以及罗湖口岸附近的港逸豪庭。 2005年7月,深国商控股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融发投资)转让所持的深圳市合正锦湖投资有限公司48.72%的股权,最后以1.27亿元卖出。 2006年9月,融发投资、深圳市国际商场连锁商业公司将国企大厦1-4层裙楼转让给深圳市索菲特通讯器材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1.7亿元。 2007年,又以8708万元的价格转让了深圳市国际商场的全部股权,至此,深圳市国际商场两家门店已经被全部出售,深国商将向商业地产转型。 深国商上市后的这十多年间,国内商业发展迅猛,但深国商并无起色,主业反而越来越差,到最后甚至把零售商场全部卖掉。 对此,深国商董秘曹剑向记者回应,和大多数上市公司改革一样,从国有企业到股份制改革,再到外资控股,这过程中倒下了很多企业;而且零售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行业中深国商能生存下来,已经不容易。 深国商从2001年起便玩起了一年微亏一年微盈的财务游戏,不过一直以来,很少人关注这家股本小、市值最低时仅为2亿的小公司,而给机构的印象多是一个“乱”字。公司股权结构复杂,信息披露少,且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使得深国商的许多内幕操作都不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