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商业利益和自由秩序是二位一体的,二者成正比 谷歌最近扬言要退出中国,并且要放开搜索结果的审查限制,和中国政府谈判,引发了国际大地震,甚至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在2010年产生大规模冲突。 至于谷歌的动机,有人说是为了商业利益的考量,有人说是为了政治道德的考量,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成一团不可开交。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西方商业产品来到中国,是同时有价值观念附丽于其上,而中国工业产品去了西方,是没有内涵价值的。 西方商业产品,尤其是高科技,确实是带来自由价值的传播。谷歌的成功是基于信息的自由流通,靠垄断话语权和舆论导向权,控制信息流通而维持的,这二者的矛盾无法调和。 谷歌要退出中国,引起的国际反响,与自由世界的根本共识相关。而且谷歌的明星创始人其理想和经历,与这一共识共振。多年来,布林一直是谷歌非正式的企业良心,及其“不作恶”信条的守护者。与布林交谈过的人说,很久以来布林就曾向朋友和谷歌的同事,吐露他对于在华经营的矛盾心理。因为他在苏联度过的童年,造成他对于与政府内容审查合作的道德困境就更显突出。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利益和自由秩序是二位一体的,二者成正比。互联网的特性,意味着谷歌这样的公司会发现,扩大利润与扩展自由度息息相关。例如雅虎,正是自由帮助其成为国际巨头。全球范围内谷歌在中国的份额不超过1%,正是不自由的结果。谷歌的退出,同时是商业利益和自由秩序起作用,没有什么矛盾。 著名网络评论家安替说,比谷歌做得更妥协的是雅虎,但它在中国得到的市场份额也非常小。谷歌就是挑战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跟中国做事,得用妥协换得市场。谷歌在过去4年里与全球市场相比在中国没有得到什么,它在中国搞特区,换得的是非常少的东西。但它终于说现在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一例子告诉我们,这一不成文的潜规则也许不是那么有效。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最近的演讲中也提到:信息自由原则不仅是一项好政策,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价值观,它还是普世的,对企业也有好处。她呼吁所有公司拒绝信息检查,控制新闻和信息的国家必须认识到,从经济角度看,封杀政治言论和商业言论并无区别,如果这个国家的企业,无法获得任何信息,势必影响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在商业决策中更多地考虑互联网和信息自由,我希望他们的竞争对手和外国政府密切关注这一趋势。 自由创造,在形成市场的自发秩序过程以及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了重大作用。市场秩序是这一秩序扩展过程中慢慢才发展出来的,然而它所具有的创造力是人们无法想象的,现在世界上存在的人口规模和结构都要归功于它,市场秩序以个人自由为基础。我国也是如此。大量的农村人口才可以自由地向城市转移,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自由创造秩序,秩序增进自由。中国正应该在这种自由和秩序之间成长。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 自由秩序与商业利益齐飞](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6542981552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