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理解服装业合理成本的提高,并加速提升文化附加值,否则行业还会遭遇反倾销,还会抱怨工人工资太高
文 本刊记者 马丽 2009年服装行业不寻常,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尽现其脆弱的一面。尽管服装业处于低谷期,但其蜕变之势亦不可挡。中国服装商贸委员会会长、温州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在接受《法人》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服装业如能抓住“文化竞争力”这个关键要素,培育消费文化,发展文化消费,未来10年中国服装业必将迎来华丽转身。 郑晨爱表示,尽管服装业遭遇金融危机和外贸的影响,但应更多地是从“危”中看到机遇。目前,服装行业迎来了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出台了纺织品行业振兴规划,温州也相应地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鼓励服装业赴海外参展,推行“温州名购”计划等。虽国际纺织品产业遭到打击,但国际市场也主动加强了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其愿望非常强烈,主要表现在愿意以品牌合作、出售、参股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郑晨爱于1月17~20日应邀参加了香港时装周,其间欧洲顶级品牌Mango公司总裁Isak Halfon先生邀请包括他在内的温州11位企业家商谈合作事宜。 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日子里,郑晨爱对中国经济和服装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这种信心直接反映到了奥奔妮公司2009年的业绩中,去年奥奔妮产值增长8%,国际市场也在逆势中得到了较快拓展。 郑晨爱的信心来自于其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潜力的判断。“对于未来的10年,中国依然会保持健康平稳增长的态势,服装业也将迎来一个全面提升的时代。”培育“消费文化”,发展“文化消费”将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准确地说,中国服装品牌需要依托文化,包括品牌文化和消费文化,丰富自己品牌的内涵,强化对消费者的理念诉求,提升品牌的认同感,向世界一流品牌的方向前进。”郑晨爱表示,这种方式的转变将改变中国服装产业过去所奉行的“薄利多销”原则,使得企业从追求“量的增长”向追求“质的增长”的方向转变,也就是说要把想办法“从卖一件衣服增加到卖3件衣服”转变成“把一件衣服卖出3倍的价格”。消费者缺乏消费文化,再好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无法被理解,这没有了发挥的空间。中国不缺乏天才设计师,但缺乏认同感,所以不具备培养设计师的土壤。郑晨爱认为,品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培育是推动服装产业下一轮大发展的关键因素。“说到底,文化缺失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很多服装企业抱怨劳动力成本高、生活成本高、商务成本高,郑晨爱表示,这是误解,与国外的成本比起来我们还低得很,不能说越便宜的价格越好,中国的产品不能再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换取市场了。应该理解合理成本的提高,加速提升文化内涵,增加产品文化附加值,否则还会遭遇反倾销,还会抱怨工人工资太高。 要改变观念就需要转型。郑晨爱表示,自主创新是必须坚持的企业发展之路,在温州,正大力推行“温州名购计划”,整合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资源,建设以重组整合、联合营销为核心的“温州名品购物中心”,帮助企业打通渠道、拓展市场。温州的运作思路体现了两种创新,一是产业链的整合,加快了中小企业合作,改变过去分散、自发、甚至是残杀式的竞争,引导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二是实现渠道整合,生产与商业整合、渠道与产品整合、资本与产业整合,通过重组联营的方式,实现产业转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