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多年营造的良好的城市信息化基础,以及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厦门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无线城市的落地。
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城市的信息化指挥者,是城市的CIO。 很多厦门市民在上下班出行之前都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出门前掏出手机,通过手机上网查看110交通指挥中心提供的自己行车路线所经过的路口实时视频画面。一旦手机视频上看到拥堵,他们就提前绕道,避开拥堵。厦门移动在全市几十个重要交通路口都架设了摄像头,并把摄像头画面接入到3GP流媒体平台发布出去。 这是厦门无线城市一个创新的应用——“实时路况”,2009年1月刚一推出,点击量每月都在成倍攀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出行之前用手机看看自己经过路口是否堵车。交通路况实时监控是厦门无线城市建设的一个应用之一,除此之外,政府网站免费无线访问、掌上110、无线噪音远程监控、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掌上图书馆、电梯卫士、手机视频直播……一系列“全国第一”的移动信息化应用让厦门市民享受到更多便捷,同时也让“无线城市”在厦门真正落地。 厦门市信息产业局还着力于推行各市政部门的合作,将这些无线城市的应用落实,不仅考虑工程建设过程,还注意考虑投入运行后的组织、人员、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不做“一次性”项目。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保证无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信产局吴杰局长喜欢用一个比方来诠释厦门无线城市运营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厦门移动搭建3G网络环境并且促成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就像一个商场;平台运营商如同印刷厂兼出版社;而大批内容和应用的提供商,则如同原创的作家或画家。” 作家和画家原创的作品由印刷厂和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放到商店去展示销售,而终端用户(手机用户)可以随需取用自己想要的应用和内容。 在厦门无线城市的商业模式里,作为产业链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运营商、平台商、内容提供商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这是厦门无线城市应用得以持续推广的动力,给厦门市民带来持续有效的便利。 但是如果没有厦门之前良好的城市信息化基础,无线城市的落地也不会如此迅速。 厦门市信产局牵头联合厦门市卫生局共同打造了市民健康系统,它将厦门市民凌乱的个人健康信息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厦门市民终身电子健康档案。目前,全市2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市民健康系统。2008年,仅检查诊疗结果跨医院共享一项就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2100多万元,缓解了普通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后,国内首个“市民健康系统平台”在2009年2月上线,其利用TD-SCDMA 技术为该系统提供短信平台、WAP网站、无线视频监控等接入手段,为市民提供查询个人健康档案,预约专家门诊、短信提醒和自我保健管理等服务。 厦门市信产局协调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改进货物进出口环节中信息交换方式,明显提高货物通关速度。其中,空运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来2天缩短为2小时。 另外,厦门市信产局还联手厦门市税务局组织实施“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应用”全国试点项目,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工商登记数量大于税务登记数量的问题。吴杰和厦门市信产局着力于推行各市政部门的合作,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为厦门打造良好的城市信息化环境,让厦门的城市生活更美好、更舒适、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