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 宏观调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2)



  通过这样的检查、清理和处理,很快就取得了明显效果,5月份当月的投资增长幅度下降为18.5%,上半年,全社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8.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1季度回落14.4个百分点。前3个季度全社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7.7%, 比上半年又回落0.9个百分点, 低于上年同期2.8个百分点, 2004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6.6%,比2003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第六次是2006年4月-2008年6月

  2006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再次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第1季度,GDP同比增长10.2%,明显高于上年同期9.9%的增速,全社会投资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同比增长达到10.9%,全社会投资增长29.8%,分别比上年同期高了0.9和4.4个百分点;1季度新增贷款12500多亿元,超过全年计划控制目标的一半,3月末M2增长18.8%,与2004年同期相接近。于是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特别是投资是否“过热”以及投资率是否“过高”的争论再次兴起。在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和控制货币信贷投放的政策措施。并在4月份上调了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国务院6月份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开始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要求各地全面清理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查各类拟建项目,金融机构要从严控制基本建设贷款投放。之后上调了一些投资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规定地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要到国家发改委备案,并派出工作组到各地加强督促检查。同时国家改变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紧缩货币供应,从2006年7月到11月连续3次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7.5%上调到9.0%;并在8月又上调了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这些措施使投资增速逐月有所下降,2006年全社会投资增长下降为23.9%,比上半年下降5.9个百分点。但是,由于消费和出口增长较快,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并没有降下来,当年GDP增长达到11.6%,比2005年高出1.2个百分点。

  进入2007年之后,在“三驾马车”都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GDP增长达到12.7%。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和国内猪肉出现供应紧张,导致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结构性上涨,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也都快速上涨的局面。面对经济发展的火爆形势和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家的货币政策快速向从紧转变,除了严格控制贷款总规模之外,10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几乎每个月一次,到12月底时达到14.5%,是中国人民银行1985年统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最高比率;并6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到年底时1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2%提高到7.47%,5年期从6.48%提高到7.74%。还采用提高税率和购房首付率、土地控制等政策防止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虽然GDP的增长从第3季度开始放缓,但全年经济仍是快速增长,GDP增长达到13.0%,投资增长回升到24.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增长16.8%,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增长23.5%,全年累计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

  经济增长从2007年第3季度已开始下行,到2008年上半年,GDP比上年同期增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2季度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已日益显露,出口企业得到的国外订单从2007年第4季度就开始大量减少,预示2008年下半年的出口将大幅度下降。但由于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增长仍然处于较快的态势,在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8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都明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决定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方针的指引下,在经济增长已表现出不景气的2008年上半年又上调了5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资金供应的短缺使一些有资金的企业信奉“现金为王”,开始大量囤积资金,导致社会资金更加短缺,造成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资金断流,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日益扩大。这两种因素使倒闭或停产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第3季度的工业增加值从上半年的16.3%下降为12.4%,GDP增长从上半年的10.4%下降到8.9%。这种下降的趋势直到2009年3月才开始扭转。2009年1-2月的工业增加值只增长3.8%,3月份恢复到8.3%,第1季度的GDP增长达到6.1%的低点。

 2.防止经济“偏冷”的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为促进经济加快增长的调控进行了3次:

 对外开放 宏观调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2)
  第一次是1998年-2003年6月

  由于1993-1997连续5年的控制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和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使中央政府在1998年初改变了对经济调控的方向。春节过后,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决定发行1000亿元人民币中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促进投资的增长保持经济的增长。但由于前几年的调整过度,企业投资乏力,内需严重不足,没有完成1998年GDP增长8.0%的目标,经济和投资的增长在1999年继续下滑,分别只增长了7.6%和5.1%。之后又陆续采取了停止福利分房,鼓励开发商品住房,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战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投资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多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2002年2月,金融机构1年期的贷款利率下调到5.31%,5年以上的则下调到5.76%,并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998年3月份之前的13%降低到1999年11月之后的6%;1999年建设国债的发行量增加到1100亿元,之后的4年每年都发行了1500亿元。经济增长从2000年开始上升,当年的GDP增长8.4%,投资增长10.3%;企业大面积亏损状况从2000年开始改善,到2002年实现了全面盈利的局面,工业系统各行业都恢复了元气,并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都上了一个台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各种努力使2002年的GDP增长上升到9.1%,2003年第1季度的GDP增长又上升到9.9%。正当开始议论是否应该减小促进经济增长的力度时,发生了“非典”,为防止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家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多上项目,使当年的投资增长达到27.7%,GDP增在达到10%。之后又连续4年保持在10%以上,投资增长在2002年恢复到16.9%,之后一直保持23%以上的增长。

  第二次是2005年6月-2006年6月

  2005年5月,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增长都表现出下滑趋势,其中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同比下降20多个百分点,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呈上升趋势,产成品资金占用和企业之间的债务(应付货款)都有较大的增长,其中企业亏损面比2004年底的18.2%扩大了6-8个百分点;上半年的全社会投资同比仅增长22.8%,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1-5月份的短期贷款增加额比上年同期下降23.5%,中长期贷款下降22.1%;M0、M1、M2的增幅分别下降到9.3%、10.4%和14.6%,不但明显低于上年同期的11.3%、18.6%和17.5%,而且M1、M2都是1997年之后的最低增幅。经济增长指标普遍下滑,引起了经济界一些人士的担心,纷纷提出应该取消对货币供应量和投资的严格控制等政策建议。央行从6月份开始放松对贷款的控制,到8月份之后,投资增长和货币供应的情况有所好转,当年全社会投资增长达到26.0%,虽然比上年略有降低,但明显高于上半年的增幅,同时由于消费和出口的迅猛增长,当年的GDP增长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并在2006年上半年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

  第三次是2008年7月-2009年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不断紧缩货币和其他一系列控制经济快速增长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在2008年上半年出现了下滑趋势。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在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年初确定的“双防”经济工作方针,改为“一保一控”,即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并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是推动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同时要继续“控制通货膨胀”;在9月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针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上的金融危机,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四稳定”方针;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确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对作为内需主要组成部分的投资调控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444.html

更多阅读

改革开放给我们身边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众多的发生父辈和我们自己身边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

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历史节点中共党史资料一、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在拨乱反正、认真纠正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同时,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过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历史其实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向前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适当地向后看一看,否则就会因现实不能符合我们的理想而看不到已经取得的进展

声明:《对外开放 宏观调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2)》为网友侢見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