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无悬念 2010年,中国经济再度恢复高速增长并无太大悬念,以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做一个简单分析。 首先是2010年的投资规模不会大幅缩减,反有可能是进入高潮的下半场。2010年是“4万亿计划”的最后一年,按照当初设想,其中中央投资1.18万亿元,时间安排是2008年四季度1040亿元,2009年4875亿元,2010年5885亿元。截至2009年底的实际执行情况是:2008年四季度投放1040亿元,2009年投放3840亿元,如果4万亿计划完全按照最初的设想进行,意味着中央还将在2010年投入6920亿元,对应2009年的投资规模有高达80%的增长。如果说中央投资在2010年会做出调整,在经济刚刚恢复元气之际不会大幅消减总量,更可能是调整结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或者是将富余额度延至2011年,使得经济增长更加持续平稳。而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回暖,各行业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冷清已久的民间投资也会再度活跃。 其次是出口市场会恢复正增长。2009全年,我国的出口对GDP增长贡献为负,随着外围市场的需求回暖,从2009年12月开始,我国的出口开始恢复正增长,这一趋势如果在2010年得以延续,出口将在2010年再度成为拉动GDP增长的动力,而不是拖累。 从消费来看,2009年的消费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010年,我国刺激消费的政策只会有增无减,而且,到今年底,我国人均GDP将接近4000美元,消费引擎的动力还将更加强劲。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分析,加之2009年的低基数效应,我国2010年的GDP再度高速增长几无悬念。 但是,起飞之时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在历经2年低谷之后再度起飞,同样也是风险重重。2010年既是起飞之年,同样也是转型之年,在过去两年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必须要开始考虑逐步退出,因为从长期看,如果中国经济再度回到过去不可持续增长的老路上,势必还会面临再次硬着陆的风险。从短期看,资产价格上涨,通胀预期抬头,这也要求经济刺激政策做出调整。1月12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此次对于收缩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太实质性的影响,但央行在新年伊始便开始出手微调,还是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退出带来小波动

众所周知,从长期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就短期表现而言,二者却往往出现偏差。对于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关系,有一位投资家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宏观经济和股市之间的关系就像主人在遛狗,有时候狗跑在主人前面,有时候狗跑在主人后面,但如果狗跑得太远,最终还是跑回主人身边。 这样的描述其实更符合股市的现实,2009年的股市表现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上证指数连续7个月上涨,收出罕见的7连阳,但是在8月4日到年内高点3478点后就戛然而止,原因在于投资者开始担心管理层收缩流动性,当时7月份的新增信贷投放量只有3500多亿元,和6月份的1.53万亿元相比大幅缩水,在整个下半年,单月信贷投放量最高只有5167万元,最低只有2530亿元。2009全年的新增贷款规模高达9.59万亿元,其中上半年7.37万亿元,下半年只有2.22万亿元,这样的信贷投放节奏,也正好和去年股市的走势相吻合。尽管2009下半年的GDP增长更为强劲,但是股指始终没能突破8月份的年内高点。至少从短期来看,股市的走势背离了宏观基本面,也验证了“主人遛狗”的理论。 对股市大盘而言,政策退出带来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收紧,使得股市资金推动型的力量减弱,二是加息带来整体估值水平降低,理论上而言,股市的市盈率和利率成反比,市场利率越低,估值水平越高,市场利率越高,估值水平越低。而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更多针对某些个别行业,而不是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