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2010 2009 从2009到2010(3)



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如果把时间倒转十年,我们要知道跨国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榜样。可到了现在,为什么外企的一举一动,却动辄得咎?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的“外资面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剔。消费者要求公平竞争,这迫使跨国公司不得不去重新建立其中国化的形象,以获得长远的发展,这也正是本土化的核心要求。

  上一轮崛起的中国制造,基本上是跨国公司有意无意地把制造作为产业分工的方法让位给新兴的中国企业,中国公司做低端制造,跨国公司做高端附加值,两者可谓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开始崛起。这两股力量要在产业的中端产生碰撞,中国企业不断往中高端走,跨国公司则要步步退防,但他们有退的极限。这两者的碰撞在未来十年会越来越激烈。这会对国外的中型企业、技术壁垒不是很高的企业产生某种意义上致命的打击。这种致命的打击反过来会影响到国外政治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比如对西方特别是欧洲中产阶级的冲击。

  正如很多专家预测的,中国目前正进入至少长达20年的国际经济摩擦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公司一直是一个被高调宣扬的梦想。今天,当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事实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又成了中国商业界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急迫的挑战。

  总之,每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的领袖企业,取代原有的领袖企业,这几成定律。现在中国正再次走上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回归之路,许多中国企业正在不懈努力,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相关文章:

  中国企业凭什么当“第一”? 《新智囊》12/2009

  “第一”之后凸显管理短板 《新智囊》12/2009

  用友NC:如何成为真正的“第一” 《新智囊》12/2009

  中国企业如何晋升“世界级”? 《新智囊》12/2009

  跨国公司不再是榜样 《新智囊》11/2009

  跨国公司怎么了? 《新智囊》11/2009

  被透支的相关利益者 《新智囊》11/2009

  跨国公司如何重塑“金身” 《新智囊》11/2009

  跨国公司能成为中国公司吗? 《新智囊》11/2009

  《智囊悦读》成就智慧管理

    ——打造中国第一本经管类图书专刊

  《智囊悦读》在2009年正式面市!它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读者的现实需求——对于读书,太多企业的企业家和经理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读书吧,会发现选书难(图书太多、良莠不齐、太费时间)、阅读难(长篇大论、实用性差、语言晦涩);不读书吧,就会发现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潮流、跟同行交流缺乏共同语言

  于是,阅读成本便成为了“选择图书所花费的时间”、“阅读图书所花费的时间”以及“误读图书所花费的时间”的总和。

  那么是否有一种好的方式,能够让大家省时、省钱、省力,还能够读到好书,得到最大的收获呢!

  杂志书(Mook-Magazine Book),日本人创造的出版界词汇,其性质介于杂志和书之间。通俗地讲,杂志书就是图书杂志化,其在内容上具备图书的厚重与系统,在形式上具备杂志的广博和迅捷。杂志书在世界上已成为一种新的出版潮流,在日本已被认为是与图书和杂志并列的第三种出版物。

  《智囊悦读》便是这样的一种“Mook”。作为《新智囊》的管理类图书专刊,借鉴国外成熟的杂志书形式,以管理类书籍的思想、方法、问题为切入点来深度探讨管理问题,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知识架构、学习架构、修行架构,成就事业和人生。它既有图书的保留价值,又有杂志的时效性。

  对于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来说,从经典好书中汲取营养,是“少走弯路,少交学费”的捷径,也是“修身养性,放松自己”的良方。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已经变平了,可以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希望借用知名企业家、知名经理人和知名专家的智慧,精选好书、点评好书,与大家分享心得和感悟。

  改革开放30年来,介绍各种管理思潮、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的图书纷纷涌入中国,时髦的概念令企业家和经理人应接不暇,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哪些流行的好书适合中国国情?哪些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可以用于企业实践?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我们希望通过介绍优秀的好书,帮助大家完成粗选工作,节约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实况2010 2009 从2009到2010(3)

  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聪明与否不是看他(或她)反应有多快、数学有多好、脑子有多灵,这些都是“小聪明”,而“大智慧”则体现在一个人能够看多远。所以我们不能只低头拉车,必须抬头看路,通过阅读经管领域具有前瞻性的好书,了解当今世界的一些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这样才不会落伍,才不会被淘汰。我们坚信,未来属于有远见的人,未来属于有准备的人。

  德鲁克专辑

  ——从德鲁克先生百年诞辰到中国企业打造“百年基业”

  2009年,是彼得·德鲁克先生诞辰100年。《新智囊》杂志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决定联合出版《智囊悦读——德鲁克专辑》,纪念这位管理学学科开创者,“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

  经历了种种纷繁芜杂的幻象与起伏跌宕的现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敬佩大师的功力,德鲁克毕生追求的工作就是解释“管理”,不仅仅面向学习者,更面向管理者本身。正如他所言——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毫无疑问是管理学上无法绕过的大师,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提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随便列举就有目标管理、自我管理、顾客导向的组织、高层管理团队、效能与效率、时间管理、企业愿景、业绩管理、知识工作者、组织分权、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扁平组织、团队、企业社会责任、后资本主义社会等等。就连最近流行的平衡记分卡等管理方法也能够从德鲁克的著作中找到影子。

  德鲁克丰富的著作给管理者阅读也带来一些困惑——“我应该从哪里开始读德鲁克的作品?哪些才是他作品的精髓?”

  需要感谢众多专家、管理者的努力,是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让德鲁克著作的精华不断发扬光大!这也是在彼得·德鲁克先生诞辰100年之际,《新智囊》杂志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决定联合出版《智囊悦读——德鲁克专辑》的初衷所在。

  今天,在大师诞辰100年之际,重新阅读、体悟他的著作,你依然会感到无比的兴奋、惆怅、惭愧甚至脊背发凉

  但对于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大师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用来学习的,而这正是我们对德鲁克先生最好的纪念。

  最后,仅以此书纪念彼得·德鲁克先生的100年诞辰,并向大师致敬!

  专辑点评书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公司的概念》

  《管理的实践》

  《旁观者》

  《巨变时代的管理》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新社会》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管理未来》

  2010:我们要做什么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物极必反。

  如果说2009年管理的关键词是“动荡时期,动荡管理”,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2010年管理关键词只有一个字——“静”。

  可以预测,2010年依旧充满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影响企业的外部因素都处于高速的变化之中,而一个“静”字,能让我们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在不断变化之中把握规律,真正做到学会打“飞靶”。

  但是如果你想有预见未来的想象力,最好要有鉴别历史的智慧。眼前那些热门和时髦的东西可能会令人眼花缭乱,但却使人看不到现实。

  明智的领导者,由于他们能在静中善于用知识武装自己,增长才干,增强谋划和运筹能力,因而在纷乱复杂的形势面前能沉着应付,在思想不一、技术水平悬殊的人群面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在寂静无声的商业战、贸易战、信息战中能战胜对方。

  自然,静需要一种领悟一种气度,需要一种对人生深邃的理解,并不是说想静就能有效地立竿见影地静下来的。要想获得静的境界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新智囊》来说,从“静”而生一以贯之的主张和追求就是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从前瞻视角解读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实际意义,分享诸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与沟通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在企业运营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以及责任与生意的关系,共同探讨如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将绿色转化为生意、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真实的价值。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但可持续发展需要具体行动,而不是“高谈阔论”。

  《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在他的一本新著——《必要的革命》(The Necessary Revolution)中开宗明义地写明了他的创作目的——为开创一个可持续的世界,个人和组织是如何共同工作的!在我看来,前一句讲了做好企业的目标与使命;后一句,讲到了做好企业的方法与路径,也就是如何做好企业。的确,未来正在等待我们的选择。企业只能做得更好,也必须做得更好。

  此外,在2010年,《智囊悦读》将不在作为《新智囊》的专刊,而是作为独立的刊物发行出版。在新的一年里,《智囊悦读》会继续打造管理图书选评和推荐的中国领先品牌,对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除了保留现在以名家推荐为特色的“悦读点评”栏目外 ,我们还将特别推出“中国管理类图书价值榜”,在“每月发布”的特色以及权威人士和专家的强力推荐下,使之有机会成为彰显经管类图书价值主张和公信力的“风向标”;此外,我们每期还会结合特定主题打造“重磅推荐”栏目,从更多维度挖掘图书带给读者的价值;“原著导读”栏目则会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智囊悦读》的价值主张——帮助读者“读懂、读透、读薄”,让读者“省时、省心、省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822.html

更多阅读

实况2010 2009 从2009到2010(3)

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如果把时间倒转十年,我们要知道跨国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榜样。可到了现在,为什么外企的一举一动,却动辄得咎?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的“外资面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剔。消费者要求公平竞争,这

日化业务员的工作步骤 成长六步 让你从业务员到总裁(二)

程序六,销售总监以完成规定销售任务额为目标,督导本团队中各小组成员完成各自的销售任务。销售总监当月必须个人完成销售量至少1000元以上,才有资格领取当月的工资,工资标准为2000元。销售总监除领取自己的销售提成外,还可以领取团队销

精英与平民 大学生创业 从精英到平民(一)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也许这不是主流,但它原汁原味地存在着;也许这不是成为比尔·盖茨的唯一道路,但它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年轻大学生的青睐。对于众多大学生“淘金者”来说,创业,不为别的,只为了给年轻的岁月留一段美好的印记。    回望大

黄贵银:从牧童到富翁(二)

   找到了做生意的感觉  做企业需要自信,见得多了,神秘感就没有了,只是敢去做就行了。因此,历经磨砺之后,我做企业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这时候,我在山东的一个老乡代理了山东济南东风制药厂的新肤螨灵霜。他经过考察,觉得这个

睡不到球星的人生 姚明:摇身一变 从球星到老板(一)

  作为一个被伤病困扰的体育明星,姚明这个符号已在“姚之队”的策划下逐渐开始了“去运动化”的过程。“姚之队”的核心人物章明基接受了《中国企业家》专访,披露了近年来“姚之队”对姚明的商业规划的转型设想。  7月15日晚,姚

声明:《实况2010 2009 从2009到2010(3)》为网友娛樂無極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