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宝船 打造全球化时代的“郑和宝船”



  我曾参加过一次在纽约举办的全球亚洲领导人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很多人也提出一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成为市场的领先者?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全球生态系统当中的平等合作伙伴?由此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的宝船 打造全球化时代的“郑和宝船”
  1405年,郑和率2.7万多名将士开始了首下西洋的征程。28年当中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震惊世界。郑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郑和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和使命,即传播大明文化。第二是他个人的信仰,郑和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作为伊斯兰教的信徒,能够到麦加朝圣是无限光荣的。这两点就成为郑和成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郑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坚固的“宝船”。据史料记载,郑和的舰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并且坚固无比,能够抵御大风大浪,堪称当时的航空母舰。

  其实,企业发展就如郑和下西洋:“大明文化”是企业的使命,“宗教信仰”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企业如果有了崇高的使命和坚定的核心价值观,就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迷失方向。另一点就是要修炼内功,打造乘风破浪的“宝船”。这个宝船,就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

  我第一次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这个命题,是在2006年12月份的中国企业家峰会上。几年来引起了很多的争论,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但最近我发现大家的共识越来越一致,认同度越来越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为什么经济能持续发展?为什么很多企业能够持续成功?就是因为抓住了管理这个根本,抓住了管理创新这个主题,创造了独特的中国管理模式。

  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为何能持续的高速发展,全球很多专家学者无法从理论上进行解析。因此,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先后也出现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但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没有给世界带来威胁,也没有出现崩溃,使这些论调一个个不攻自破。时至今日,大家又在质疑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中国企业凭什么能在未来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这也是学术界、企业界所关心的。

  那么,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何在?我们认为,就是因为中国企业一直在打造全球化时代的“郑和宝船”。这个宝船是基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又吸收和融合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最佳实践,因此也是全新的,是此前在西方社会所没有遇到过的。这个宝船就是中国管理模式。

  学习现代管理思想

  随着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流,中国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专家已经认识到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东方思维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西方思维是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战术思维。比如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从系统、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战争的本质,从而得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原则。

  目前全球主流管理思想绝大多数都是由西方人所创立的,也是建立在西方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西方人运用思维逻辑,采取逻辑论证、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科学手段,建立了精细、复杂的管理模型,如ISO9000、ERP、CRM等。对于习惯于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自觉地运用和遵从这些模式及相应的程序规范,是非常自然地,甚至是天性使然,如果不遵从则可能导致逻辑混乱,无法工作。恰恰相反,对于习惯于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中国人,不习惯于这种模型所带来的精确化工作,也无法忍受其琐碎的细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别,造成中国人在引进西方管理方式时缺乏耐心和认真,以至于成为形式主义的敷衍。这就是为什么ISO9000国际标准在众多中国企业形同虚设的原因所在。

  但是,东方思维也有巨大的优点。运用东方的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就不会让人轻易陷入事情的细节中,从而能提前洞悉事态的变化趋势,顺应变化甚至创造变化。这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来说,更显得尤为珍贵。

  因此,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问题就是,将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去创造最适合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管理思想。

  这方面日本企业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日本人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了企业文化管理;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发展了TQM(全面质量管理);在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发展了著名的丰田模式。

  创造中国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

  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将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所遇到的难题,也同样是西方企业所遇到的难题,因此也无法从西方企业找到现成的管理实践和解决方法。我们没有老师了!怎么办?

  这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咨询机构,甚至政府协同合作,去创造性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创造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这其中,企业是创造的主体,专家学者和咨询机构将企业所创造的一点一滴的最佳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理论性、系统性的最佳实践模式,进而推广到更多的中国企业。

  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管理专家能加入到这个行列,去创造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

  这样一来,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今后就不用再跑到美国、日本去了,直接就能从中国成功企业身上,学到适合自己的成功管理实践。

  以上就是我们所总结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的内涵。可以看出,中国管理模式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创造。

  徐少春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级经济师、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专家。其所领导的金蝶集团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软件产业的领导厂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06836.html

更多阅读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后工业化、全球化时代的趋势展望

  过去的30年中,我们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工业化,两个全球性的趋势被同时抓住,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是今天我们也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国际化与工业化走到了哪里?下一

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学习的知识——国际管理学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席卷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促进了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并将深刻影响21世纪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参与全球化进程已经使不同的国家、企

第40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4)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我们不难理解,当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损失了60%以上,而后一种货币正是该国外债的主要币种时,这种变化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衰退作用和巨大冲击。有趣的是,这个现象在俄

第39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3)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危机的动态变化  那么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展开的?答案是:资金流动的骤然停止迫使经常项目赤字降低、货币崩溃以及信贷收缩。深度衰退接踵而至。在遭受危机打击的新兴经济体中,

第38节:全球化时代中的金融危机(12)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图3.4 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净资金流构成  图 3.5 新兴市场的经常项目、净私人资本流入和储备积累   图 3.6 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私人净资金流构成  在二十一

声明:《郑和的宝船 打造全球化时代的“郑和宝船”》为网友生性喜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