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她的外衣和内衣 为高科技穿上性感的外衣
创新突围靠设计 光靠漂亮的外衣并不能产生性感,而在ATC的理念中,好的设计对于创新而言,也绝非一件漂亮的外衣。 采访· 撰文/宁远 在谈到产品创新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然而,不少人对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美工”、“工业设计”层面。微软亚洲工程院(ATC)的设计师告诉记者,“我们可不是仅仅为高科技产品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在他们看来,要设计出一款充满诱惑力的产品,塑造内在气质比打造外表更为重要。 在ATC办公室的一角,聚集着一个特殊的小团队,他们几乎人手一台苹果电脑。这在微软公司并不多见,但却十分符合他们的身份——设计师,或者他们更喜欢使用目前的官方称谓——“用户体验”(UX,User Experience)设计师。 “设计工作室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理解用户的深层需求、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且把这些理解嵌入到产品中去,使我们的产品更易用、对用户更有吸引力。”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虽然是工程师出身,但他对产品设计十分重视,“要开发出人们爱用的软件,了解用户需求、根据需求量身订做至关重要。所以,如果我们想掌握好一款产品,首先要掌握好产品设计的环节。” 3年前,ATC的设计工作室诞生时,只有3名成员。当时,该团队把重点放在了界面设计上。渐渐地,他们希望做到精益求精,所以把工作范围扩展到了研究用户体验。现在,设计工作室已经发展到25人,虽然相对于ATC这一拥有300多人的机构而言,这个团队仍然显得势单力薄,但它的作用正在不断被发现和证明。 “设计工作室的团队和UX设计能力成长很快,远远超出了我们原先的期望。”张宏江如此评价道。 设计工作室的创立者之一、创意总监Dave Vronay目前带领的一支小分队已经渗透到了医疗健康项目,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资深用户体验经理Daniel Makoski雄心勃勃地开展一个名为“生”的调研项目,进行还不到半年,已经引起美国总部的设计师的关注并频频表示要向中国团队取经。 在谈到目前各自的工作时,Dave 和Daniel不约而同地否定了设计仅仅为产品外观服务的观点,又不约而同地强调:设计一个高效的设计流程,比设计本身更具挑战性,也更为重要。 走出去 为设计医疗项目穿起白大褂 对Dave和他的团队成员而言,设计这份工作带来的一个“福利”是可以充分体验不同的生活。 设计师们告诉记者,在为医疗项目做UX设计之前,他们认为医院是个相当高科技的地方。然而走进医院一看,结果让他们相当诧异。大部分医院目前还未实现病历电子化,纸质的病历堆满了档案室,活像一个大图书馆。在一些大医院,往往需要花20~30分钟才能翻出一名病人的病历送到医生手里。效率低下不说,随着病人的增加,日益庞大的档案室也在不断吞噬着医院里宝贵的地盘。 医护人员的电脑知识和能力也让ATC的设计师们很诧异。原本在他们眼里,医生和护士都是专业人员,要掌握一两个新软件的使用,应该只是小儿科。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想错了。 “一开始我们就发现,大多数医护人员并不擅长使用电脑。你也别想着给他们做培训。他们每天都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对学习新软件没什么兴趣,他们的耐心都得留给病人。”UX团队中的Becky对记者说,“我们在医院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隔行如隔山’。”Becky说,她曾去过不同的医院,接连几天像影子一般飘在医生和护士周围,观察他们的工作习惯,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Dave甚至称,“我都可以去演医生了,绝对不比明星差。”
在一次次走出设计室,走进医院和诊所之后,Dave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其中包含了医护人员对医疗软件的种种细节要求。例如,白大褂上面有几个口袋,口袋有多大,什么尺寸的便携医疗设备放到口袋里才合适……Dave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些细节都决定了医疗软件的界面设计。如果设计师们不去穿上白大褂、在医院里来回走动,而只是坐在设计室里画图,将永远也无法获得诸如此类的细节,也很难想像将来他们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受到欢迎。 在ATC,设计师们的工作已经远远超越了“设计”的范围。在一个开发项目最初开始时,他们通常会召开策划会,设计师在这个阶段就会介入。他们会同市场人员、销售、开发工程师以及该项目的专家一起,讨论得出项目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如同整个项目的“圣经”。一方面,它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设计团队会据此写出设计说明,再由产品团队进一步写出产品功能说明;另一方面,在开发工作开始后,如果工程师提出要修改原定计划,必须确保尽量不和“设计要求”发生冲突。 对于这样一部“圣经”,如何确保它的“权威”?根据正是设计团队亲历用户现场获得的信息。只有收集到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才能提出尽可能可行的、可衡量的“设计要求”。 例如,在医疗软件开发项目中,安全性、易用性和外观是设计师要考虑的三大问题。三者之间往往出现冲突。在设计一款放射科专用的软件时,设计师们费了一番思量。他们希望同时实现全屏、易用以及“看上去很酷”。 “怎样才算酷呢?”Dave反问,是10个普通用户有9个说“酷”就行,还是要达到10个苹果产品用户有9个说“酷”?“显然,在医疗项目中我们不需要实现后者。”实用主义是Dave的设计理念,十多年前他离开苹果加入微软时,正是抱着“影响、造福更多人”的想法。目前,这种理念在ATC医疗项目的设计中也占据了上风。 请进来 人人都来当设计师 与服务于医疗项目的设计师们频繁外出不同,Daniel带领着ATC设计团队的一些成员更热衷于充当主人,邀请不同的人来到设计室,参加他们举办的各种“设计派对”。 “一会儿就会有几个其他部门的同事过来,和我们一起玩‘手掌画’的游戏。”Daniel指着桌上的几盒特殊颜料笑着对记者说。 设计工作室位于办公室的一角,这里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物件,既有设计师们从中关村天桥上以两元一只的价格买来的“出气猪”,也有他们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变身熊”。办公室天花板上甚至装了一只旋转彩灯,“酷玩”乐队的音乐一响起,演出正式开始。 把“外人”请进来,这在UX团队中已经不是第一次。Daniel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策划一个名为“生”的研究项目,目的是发现中国年轻一代的深层次需求。取名为“生”,寓意是“发现生机”、“获得新生”。 他们找到了8名25岁以下的参与者,其中4名是中学生,4名是大学生及职场新人。这些参与者最近被请进ATC的设计工作室,和设计师们畅谈,合作动手设计“产品”。 每一位参与者与一位设计师结对,由设计师们教他们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设计工具的简单功能,帮助他们在电脑上“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产品。最后,他们还用纸片、铁丝、绳子等简单的物品“制作”出产品的模型。 参与该项目的一名女大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是一根“电子项链”。她只身在外求学,最亲爱的母亲在家中身患重病。于是她设计出两根项链,妈妈和自己各戴一根,她可以通过“电子项链”随时感知妈妈的病情,而当母亲遇到险情时,则可以通过“电子项链”向她发出求助信号。 女孩从朴素的愿望出发,设计出来的产品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设计师。Daniel和他的同事更坚信,把更多的普通人“请进来”,将帮助设计师们走出困境。 事实上,他们的做法正符合了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产品设计在1970年代兴起,经历了1980年代的用户研究潮流,再到1990年代流行的用户体验研究,目前正朝着一个新的趋势发展:让普通人(用户)参与设计。 从微软公司或ATC的发展过程来看,产品的创新开发越来越细分化。这家公司最早的核心成员是软件开发工程师,慢慢地开发工作细分,前端根据需要出现了设计师。而在设计工作之前,必须定义用户。在下定义之前,必须挖掘和发现用户需求。在这个主体仍然由软件工程师构成的公司里,人数比例不高的设计师们开始从事这样的挖掘、定义工作。 Daniel告诉记者,身处中国、身处ATC更有利于从事用户体验的研究工作,因为这里的环境更为宽松,更有利于创新。 “‘生’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年轻一代的思想,进而帮助我们在未来的设计中掌握用户体验的潮流。”张宏江评价道,“在ATC中,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项目,但它将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力。我们的项目通常把关注重点放在未来、放在引领潮流导向上,而这个项目正是很好的例子。” 项目“生”目前进展到了“定义需求”的阶段,该项目团队将进展成果印制成了一本小册子。为了加强效果,小册子使用了多种巧妙的设计以及精良的印刷,看上去更像一部手工作品。 “木质的封皮,很贵的。”Daniel笑道。不为任何产品,甚至连方向都没有,而花费成本进行设计研究?如果换个地方或许这一切都难以实现。这也难怪,Daniel在美国总部的一名设计师好友频频向他发出求救:你们做出案例来了吗?赶紧让我借用一下。
更多阅读
周璇和她的母亲 周璇的歌
讲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家熟悉,已故著名电影演员周璇,陌生的则是她的身世,她的妈妈。我们常州应当为曾生育了一个华人世界著名影星高兴?自豪?叹息?愧疚?或者什么也不是,因为周璇自己都不知道她的生母在何方(周璇一直以为自己是常
把夫妻或男女朋友名字的笔画数相减,就可得出你和他(她)的缘分值. js时间相减得出天数
如果你们是夫妻、如果你们是正在热恋的男女朋友、想知道你们的未来命运及其性格对位走向嘛??这个好办!!只要把你们夫妻或男女朋友的名字的笔画数相减,就可得出你和他(她)的缘分值. 〔本品制作为娱乐;测试结果好与不好都不要过于投入;呵 呵
谷建芬和她的学生们:《云淡天高》+《二十年后再相会》
谷建芬和她的学生们:《云淡天高》+《二十年后再相会》谷建芬和她的学生们:《云淡天高》+《...分类: 那英, 孙楠, 毛阿敏二十年后再相会 张迈 佟铁鑫朱晓琳《妈妈的吻》(歌声飘过30年)滚滚长江东逝水 电视剧片头版 -
臻臻和她的《一片红叶》 一片红叶 石评梅
臻臻和她的《一片红叶》臻臻是我哥们善艺的女儿,是个小精灵,人见人爱。第一次和臻臻相熟是2005年的夏天,高三组织到九寨沟旅游,臻臻一路上和我们打笑玩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在《坐车》那篇文章里写过我们一路唱歌的情景,其中写到
长发故事:那个为我剪掉长发的人
那个为我剪掉长发的人 那时候,我和丈夫还算不上是恋人关系,只是一起分到同一个学校的同学罢了。 同去的有八个,都是年轻人,谁有好东西总是大家分享的。听说他母亲来了,估计会有好东西吃,一下课我就匆匆去往他的宿舍,远远看到从他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