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协会出台的市场交易规则来干涉商品价格,是一种越权行为。 撰文/杜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1月8日,《图书公平交易规则》(下称《规则》)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主导下,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制定并颁布。 《规则》甫一出台便引发社会热议,1月15日该规则遭到北京市消协、北京市律协等的联合炮轰。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该规则规定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低价(低于图书正常出版成本价)竞争,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二是新书在网上的售价或会员制销售时不得低于8.5折。 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规则》并没有体现公平的原则,而是在粗暴地干涉市场经济价格协商原则。这一条款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这个条款破坏了市场经济价格协商规律和原则,粗暴地剥夺了买卖交易主体的协商权利。 市场经济一个首要的原则就是买卖双方要按供求关系进行价格协商。如果供大于求,卖方可以高价售出商品,否则,低价售出商品。买卖双方按照这一原则和规律进行价格协商,最终达成交易。 正是按照这个规律和原则,才形成了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这个规律和原则不仅促进了人类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其背后体现的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买卖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无论是任何人,只要进行买卖交易就必须要遵守这个原则和规律,在这一规律和原则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而《规则》规定“新书不得打折”这一条款,表面上看是在规范图书市场的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的繁荣。而实际上,这一条款粗暴地破坏了市场经济价格公平协商原则和规律,粗暴地剥夺了买卖双方的价格协商权利。 在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剥夺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价格协商权利,都令市场交易失去灵魂。市场经济之所以是一个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人类有机活动,就是因为按照供求关系进行价格协商的规律和原则起着作用。 第二,这个条款并不能体现行业内的公平。

在图书市场中,存在着网络和实体两种书店。网络书店往往依靠折扣吸引消费者。这一条款的颁布执行,注定沉重地打击了网络书店。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是《规则》制定者之一。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是最大的图书经销商,新华书店协会虽然是一个协会组织,但其组成成员是全国的新华书店,而不打折这一条款直接打击了网上书店。作为同业竞争者,新华书店协会是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说,新华书店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出台不利于网上书店的不打折条款,无论如何这是不公平的 。 此外,《规则》对图书销售价格作出限制,意味着读者要付出更多的钱来买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价格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会影响出版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民众的阅读热情,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第三,从法律角度讲,作为行业协会出台的规则干涉商品价格是一种越权行为,此先例一开,有很大负面影响。 中国物价管理部门是发改委和各地的物价管理部门,其他机构并没有价格管理权力。此次三家行业协会出台的规则明确涉及商品价格,无疑是超越了自己的权限。 作为并非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通过市场博弈来形成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即使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相关物价管理部门也是尽可能减少干涉并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此次行业协会对物价进行干涉,不仅粗暴地干涉市场,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从行政上都是说不通的。 而更严重的是,如果行业协会干涉物价的先例一开,众多的行业协会进行效仿,市场将会形成一种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