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文/宋兆言 中国制造:虚幻大片与现实广告 2009年年尾,好莱坞大片《2012》在全球公映。豪华电影院里所有的人惊讶地面对着这样一个情节:中国人在雪山之巅制造了巨大的“诺亚方舟”,就连美国白宫的专家也惊叹:“选择中国没有错,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美国《国际先驱导报》称, 影片中“中国制造”拯救了世界,同时这也是一个暗喻:在现实世界中,“中国制造”是带领全球经济走出泥潭的“发动机”。 与美国大片在全球公映的时间相契合,中国政府也已经在美国,并计划在世界“公映”一部现实的“大片”——全长30秒的“中国制造”广告。尽管时间很短,却有极强的标志性作用。法新社评论说,它应是中国政府首次全球推广中国货的尝试。 不论纯属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大片导演艾默里奇通过《2012》的发行,或许帮了“中国制造”广告策划者和推手的一个大忙。 从11月23日起,这则广告开始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一名矫健的晨跑者风驰而过,他的跑鞋是糅合了美国科技元素的“中国制造”;一所豪华住宅的主妇端着豆浆,她打开的冰箱是融合了欧洲风格的“中国制造”;一个MP3播放器装在跑车上,它是使用了硅谷软件的“中国制造”;还有模特身上华丽的服饰,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制造”;穿梭往来世界各地的商务飞机,更是全球合作下的“中国制造”。这则广告将播放6周,据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估计,中国商务部为此的投入可能高达数千万元。 该广告在强调“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不断生产高质量出口产品的“世界合作”的理念。实际上,从提出广告创意到最终在海外播出,30秒背后是至少一年半的运作努力。广告以片段场景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占据舆论主流的应该是“中国制造”如何惠及全球,而非西方媒体频频炒作的“中国产品问题”。 总部设在香港的“Media”杂志网站就该广告发起了投票,有89%的网友表示喜欢这则广告。在环球网所做的调查中,50.5%的受调查者认为商务部的这一广告宣传行为“非常好”,64.3%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种方式能改变“中国制造”形象。有网友说,“中国制造融入了西方人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我们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国际社会,这才是中国制造这一故事的主题。” 中国制造:屡遭困境与持续增长 “中国制造”是中国政府首个在海外投放的品牌广告。注意到这一罕见举动的西方媒体迅速宣布,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的首次“全球品牌攻势”,目的是修补“中国制造”的形象,消除“中国制造”的负面影响。因为,近两年来,“中国制造”在世界一些国家背负“质劣价廉”的名声屡遭困境,频受围堵。质量问题、缺乏自主品牌、被“有色眼镜”曲解,使得“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发展道路一波三折。2007年,美联社报道:“美国港口拒绝接受的中国出口食品清单听起来像厨师的噩梦:含农药的豌豆角、吃过药的鲶鱼和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龙虾”。有媒体披露,“一种用来生产塑料、用作肥料的化学品可能是中国故意加到宠物粮中。美国各地都有猫和狗因吃这种宠物粮而生病或死亡。”一时间,“毒牙膏”、“毒玩具”事件此起彼伏,“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引起海外媒体对中国产品进行集中的、情绪化的攻击与指责。
2008年初,日本爆发了“中国制造”毒饺子事件。“你还会吃中国食品吗?”共同社通过电话进行的一项全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5.9%的受访者回答“今后将不买中国食品”。甚至有媒体披露,“中国制造”的广告计划在2008北京奥运会之前,曾因“三鹿事件”中途停车,竞标获得广告制作权的北京国安DDB广告公司得到商务部通知:计划暂缓进行。 另据权威部门透露,截至2009年11月3日,已有1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有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制造”遭遇的信誉危机,固然有中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但引起国际媒体广泛的负面报道、公共关系层面上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缺位、反应迟缓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据媒体报道,虽然大部分网友对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中国制造”的广告改变“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的最新动作给予“严重支持”,但是仍有人对商务部选择CNN作为播放平台持有异议。因为此前,CNN主持人卡弗蒂曾恶语辱华,其新闻频道也曾攻击中国玩具是“红色毒娃娃”。对此,商务部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道,选择CNN是因为它是美国最大的电视网,“影响力大”。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尽管“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屡遭困境,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却仍然呈现增长。汇丰集团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9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5.7,创新高纪录。同时也是2004年4月首次收集调查数据以来的最显著增长。 专家分析说,PMI指数高于50.0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之中,低于50.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持续改善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得到巩固。参与调查的中国制造业厂商表示,截至11月,新订单量和产出已持续8个月保持增长,增幅依然强劲,并且比上月略见加速。报告还显示,由于外需转强,中国制造业出口销售在11月份继续回升,升幅创2005年3月以来的新高。 国际经济界不乏这样的预测:中国将在2009年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中国制造:不以物喜与不以己悲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叫萨拉·邦焦尔尼的人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竟有25件。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他突发奇想: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于是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中国制造密切相关。离开中国制造,一家人的生活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萨拉没有想到,后来还是“中国制造”成就了他——据此写成的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风靡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