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红色资本家”的代表人物荣毅仁去世的时候,87岁的经叔平已经卧病不能行走了,他只能委托家人给同门师兄和事业搭档送去最后的哀思。 9月14日,这位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最后的代表人物与世长辞。官方赞誉他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全国工商联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民间和舆论界送给了他更多桂冠——“破冰者”、“中国民营经济的形象代言人”、“当代中国商业精神教父”。 “我一直认为,经老是中国优秀的民族工商业者,企业家表率,优秀的国家领导人的一员,他领导了工商联、政协、民生银行,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得悉经叔平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并撰文悼念,称经叔平为恩师和朋友。作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刘永好得以长时间与经叔平一起工作,得到这位老人的耳提面命。 民营企业家们普遍公认,经叔平担任国家工商联主席的10年中,他为民营经济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与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几位前任们相比,经叔平身处在一个更开放的年代,他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舞台。 1984年,新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承认了“个体企业”的合法性,私营企业开始从街头个体户式的小摊贩经营起步。1992年那个料峭的春天,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坐着专列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南巡”,他一路批评了保守的左派们,随后的市场经济改革让这个国家走上了快车道,民营经济也获得了更大的空间。1993年年底,经叔平接过了荣毅仁的工商联主席重任。 也是在1993年,刘永好出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那时候,中国无数个像希望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虽然获得了合法身份,但在市场准入和融资方面依然面临重重阻力,客观上,国家的政策并未给予他们与国有企业同样的地位和待遇。
![经叔平:停不下的脚步](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058756461.jpeg)
在当选一个月后的一次工商联大会上,经叔平发言说:“大家认为‘借贷无门’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做几件事情,可以办一家银行,着重帮助民营企业融资。” 当时很多人觉得成立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简直是天方夜谭,在国家严格控制的金融体制下,经叔平的想法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思维意识。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一理想最终实现了,民生银行在1996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又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春天。经叔平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民生银行,民营企业的投资额占到了85%,作为董事长的经叔平在里面没有任何股份。民生银行的诞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战略性关键行业,因此,其成败关乎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在执掌民生4年多时间里,经叔平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比如在国内第一家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审计年报,试行员工收入与利润增长挂钩;进行股权多元化,并在2000年12月成为中国第一家境内上市的银行。 除了为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纾困,民生银行也为中国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造和日后上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同样是经叔平成立民生银行的初衷之一,也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央行行长的朱镕基大力支持成立民生银行的一大原因。 在经叔平任全国工商联主席期间,他一直为保护私营企业和保护私有财产而奔波。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全国工商联将题为《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财产的合法权益》的一号团体提案递交全国政协,该提案正式提出了私产入宪的建议。随后,全国工商联又多次提出相关提案和建议,有力推动了对私产的保护,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终于通过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写入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