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春祥 上周去北京参加了锡恩公司的“黄浦骨干团队训练营”的培训,效果非常不错。我们所在的小组,由三家公司组成,从第一天的最后一名成为最终的第一名。培训结束后,大家都很激动,很多队友都围着请讲师签名,我却独自找到后面的顾问,请他在我买的书上签个名。 我的反常举动让朱顾问十分惊诧,他说:“人家都找名人签名,你为什么找我?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顾问。” 旁边的其他顾问也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甚至能感觉到其中个别人的蔑视:这个人一定是有问题,肯定认错人了!但我还是很郑重地对朱顾问说:“首先我对名人并不感冒,所以无所谓名人不名人。另外,我在意的是签名这件事对我有没有意义。我请您给我签名的原因,是因为从这三天两夜的活动中,我始终看到您一直在坚持按着游戏规则给我们加分,您没把我们当成客户,而是把我们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每次加完分之后,您都要在公开场合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给谁加了分,为什么加分。也就是说,您一直在明确标准,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
![明星签名图片 签 名](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0786275350.jpeg)
“而且,每次分享的时候,只要有人开始要唱高调而不是从自己的实际工作角度找问题,你总能及时予以纠正并加以引导,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作为领导人应该学习的。如果从锡恩所倡导的业绩定律来讲,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心态,心态的背后是投资,把我找您签名的行为也算是一种投资,就是为了鼓励您的这种行为,鼓励您能把这种行为继续下去,给更多的团队以帮助。” 朱顾问很感动,真诚地拥抱了我,并且欣然在书上写下了他的座右铭:我们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我相信,以后找他签名的人会很多,但我找他签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管理者应该去做什么。 我始终觉得我们企业的团队就像一个大型乐队,里面既有大提琴手,也有小提琴手,还有萨克斯手等等不同角色。单从个人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特长,也可能很优秀,但能不能演好音乐会却取决于指挥的水评。一个团队也如此,尽管每个成员都有思想,但我们的管理者并不能让大家随意去发挥,否则就不能做到目标一致、使命共达。 我们要明确一个标准,个人的哪些特长和行为是团队需要、应该鼓励的。当我们不断予以激励并持之以恒时,那些与团队步调不一致、音调不和谐的因素就会慢慢被弱化,从而使团队在认识上形成统一,缔造出一支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像是一个指挥家,他能够引导大家按着演奏会的要求而不是按每个人自己的标准去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