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希武 偶然看过一个镜头,刚刚缴械的战俘经过我军将领慷慨激昂地宣讲后,马上扔掉敌军帽,加入我方并迅速扭转战局。该镜头或许有艺术化的修饰,但却绝非杜撰,因为我军在改造收编国军或土匪方面,确有独树一帜的秘诀。收编后,我军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干部,然后用新方法抓纪律、抓思想和作风,昔日的“败军”和“匪寇”们很快就能脱胎换骨。可见,同样的队伍由不同的人带领,结果会完全不同。 动物群体中的带队者,也会演绎同样的故事,比如羊群中的领头羊、雁群中的领头雁、鹿群中的鹿王。动物学家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不少动物群体“领导者的秘密”。 每个羊群里总有一只是体型、速度占优,听力、视力出色的,它通常会走在队伍最前面,队员们紧随其后,久而久之就成为领头羊。头羊凭借个体的能力引导着羊群的方向,其它羊对领导的正确性则深信不疑,即使面临悬崖,只要头羊跳下,追随者也会照跳不误,即“羊群效应”。 为了发挥头羊的优势和规避风险,羊群都配备相应的“上级”,即牧羊人或牧羊犬,来校正领头羊的方向。 与羊群对应的是雁阵,动物学家指出,在雁阵中,领头雁并不固定,而是按需要选择。为了减少飞行阻力、节约精力,雁群按“人”字或“一”字形排开,领头雁的阻力最大,最后面的阻力最小。每只雁根据对阻力及自身体能的判断,各就其位(体力最好的做头雁,体力最弱的在队尾休整,余者居中),并根据风向及各自体力的变化,及时调整阵形和相对位置(领头雁体力消耗最大,一段时间后由后面的雁来替换)。它们用整体最优的方式,年复一年的履行着南飞北归的家族使命。 除了羊和大雁,鹿群是我们更陌生的群体,它们貌似温顺安详,但是在自然生长的环境下,王者角色的诞生,却不经厮杀不见分晓,“逐鹿”确实名实相副。 在自然界,每年九至十一月,雄鹿为了争夺“王位”,基本停止进食,整天进行循环赛式的角斗,最强壮、最聪明者(单靠体力很难)最后胜出。“胜者为王”的同时,雄鹿也实现了“胜者为父”,把最优秀的基因遗传下去。 与之鲜明对照的是,一旦被饲养以后,为了防止伤亡,雄鹿们被禁止争霸,“三宫六院”也人为分配,遗传的基因并非最优。几代以后,鹿的病死率逐年上升,产仔率、鹿茸量及品质却每况愈下。可见,竞争是为了更有质量的生存,一旦失去,鹿群将濒临集体灭亡。 领略过动物们的生存法则之后,再来思考我们的团队建设,就难怪有人说:团队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班组建设也是一样。班组工作怎么样,通过班组长就能基本判断;选拔什么样的班组长,间接等同于选择了什么样的班组业绩。这就是领头者存在的必要。 至于领头者的产生办法,借鉴动物群体中领头者的形成,我们有三点值得借鉴:首先,领导必须在竞争中产生,否则在位者无压力,居下者无动力,团队会陷入长久的麻木和平庸,被拖垮的将不仅是一个团队那么简单;其次,领导必须是能够服众的优秀份子,品行端正,专业技术好,岗位技能高,做事公允,还能预防“孤胆英雄”式的风险;最后,领导不能搞终身制,要能顺畅地进入和退出,以求完成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 难怪要说,要提升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领导的选拔效果。如果审视你身边的领导,他们是“领头羊”、“领头雁”?还是争霸的“鹿王”?
![头领战士有几个 一个“头领”的诞生](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0662691872.jpeg)
作者单位:华润雪花啤酒(宁波)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华润啤酒》(本文稍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