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一次“打赌”,让经济学家徐滇庆一度成为媒体轮番热炒的新闻人物。看涨深圳房价的他与看跌的地产博客牛刀对一年内深圳房价的涨跌公开打赌,结果2008年7月深圳房价下跌,徐滇庆如约在《南方都市报》上公开向深圳市民道歉。赌局事件过去之后,从2008年底到现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全国大城市房价又一轮飙升,媒体想听徐滇庆再续前弦,徐都回绝:“我应该一开始就不要去打这个赌,用这种带娱乐性的做法来对待严肃的经济问题是错误的。现在房价猛涨很凶险,我一点都不高兴。”他认为,是美国大印钞票改变了世界的通货膨胀预期,大量热钱涌进中国,中国也不得不印钞票,两股潮流共同推动了房价。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徐滇庆冤屈地发现,他在网上“没办法说理去”,他被汹涌的网络民意指为房地产商的代言人、“走狗”,但徐说自己实际上是在讲产业转移问题、金融问题,“简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这位风格直率的经济学家经常因言获恨得罪人,他自言常在会议上打断政府官员的发言问对方:“你哪个学校毕业的,太没水平了,我找你老师去,怎么会给你毕业学位呢?”徐作为1990年代中期中国留美学者经济学会会长,在学界资历和权威颇高,但据说因为说话“杀伤力太大”,有人身攻击之嫌,以至于没有官员再敢请徐去参加研讨会。
![不错的印度电影 为什么中国是对的,印度是错的](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2190997638488.jpeg)
事实上,徐的直言和针锋相对的性格并非有意针对谁,比如他与好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已经辩论了20年,“走到一起就在抬杠”。萨克斯出版了一本《贫穷的终结》,最近徐滇庆的新书就叫《终结贫穷之路》,“我的书就是针对他的书。”徐说。 类同的书名背后,是两人观点的针尖对麦芒。萨克斯认为穷国与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并不能通过贸易自行消除,反而会扩大,因此全球的富人应该采取行动,为贫穷国家提供更多的对外经济援助,穷国将这些援助用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的投资,走上全球化的道路。而徐滇庆则在调研后认为这个“道德非常高尚的好朋友”的主意不对,因为拿外国援助多的国家基本都没脱贫,印度拿到的国际援助比中国多很多,中国没拿什么援助却脱贫了。他认为外援不解决问题,穷国要摆脱贫穷,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要使人们有工作。 徐滇庆通过对同样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印度调研之后认为,中印两国2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不同的根源在于:中国适时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制造业中心,使几亿人获得了工作机会,走上了内生型增长之路;印度则选择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绝大部分人难以脱贫,没有储蓄和投资,陷入“贫穷的循环”。 2003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发表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印度能否赶超中国》一文曾提出,印度因为在民主宪政、金融体系和高新科技领域的领先,将会成为中国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西方社会的主流观点。而徐滇庆自1990年撰写《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书时,开始大量对比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几种发展模式,他的研究结果为理解近年来渐热的中印“龙象之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近日,徐滇庆在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朗润园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接受了《商务周刊》的访问。